夸孩子,可不是简单说句“你真棒”就完事了,夸得好,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成长型思维;夸得不好,却可能让孩子变得依赖他人评价、害怕挑战,真正的夸奖,是一门需要用心琢磨的艺术,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更关乎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如何夸孩子才能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呢?关键在于从“夸天赋”转向“夸努力”,从“夸结果”转向“夸过程”。
许多家长习惯性地夸“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种基于天赋和结果的夸奖,心理学上称为“人格表扬”(Person Praise),短期内孩子会开心,但长期来看,危害不小,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表明,被频繁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他们会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为了维持“聪明”的标签,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任务,逃避挑战,因为失败意味着“我不再聪明了”,一旦遇到无法轻易解决的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容易迅速崩溃。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过程表扬”(Process Praise),即夸奖孩子的努力、策略、专注、坚持等具体行为。
这种夸奖方式传递的信息是:你的成功源于你的努力和选择,而非固定的天赋,这能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让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从而更勇于迎接挑战。
夸努力,而非夸结果
我们的社会常常以结果论英雄,但孩子的成长旅程远比最终的成绩单重要,夸奖应该聚焦于孩子为之付出的过程,而不是那个或好或坏的结果。
这让孩子明白,努力和价值本身值得肯定,结果并不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他们学会了享受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只为分数而学习。
夸态度和品质,助其内在成长
除了努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展现出的宝贵品质更值得被我们看见和夸奖。
这种夸奖,是在为孩子的人格大厦添砖加瓦,它帮助孩子将好的品质内化为自我认同,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有勇气、有创意、负责任的人”。
真诚至上,避免过度夸奖
孩子的感知非常敏锐,他们能分辨出真诚的赞美和敷衍的奉承,毫无来由、泛滥的夸奖(如“你是世界上最棒的画家!”)会让孩子感到困惑,甚至产生压力,因为他们内心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再信任你的评价,或者变得虚荣,只能接受表扬,无法承受任何批评。
夸奖一定要基于事实,发自内心,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配合着具体的赞扬,远比一句夸张而空洞的“你真棒”更有力量。
学会夸孩子,本质上是将我们的目光从“孩子做了什么”转移到“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上,我们通过每一次用心的夸奖,都在为孩子描绘一幅关于自我的画像:我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人,我是一个有想法、有毅力、有爱心的人,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将是他们未来面对人生风雨时最坚实的内心铠甲,从今天起,让我们放下笼统的“你真棒”,试着看见过程,赞美努力,用真诚的夸奖,点亮孩子自信、从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