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大肠末端靠近肛门的部分)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它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原因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诱因,有助于我们提前预防或早期发现。
约5%-10%的直肠癌与遗传直接相关,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直肠癌或其他结直肠肿瘤(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个人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轻,需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黏膜反复损伤修复,癌变风险比普通人高10-30倍,病史超过10年者需格外警惕。
90%的直肠癌患者年龄超过50岁,因肠道细胞随年龄增长更易发生基因突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激素差异及生活方式有关。
长期接触石棉、重金属(如砷)或从事化工行业的人群,直肠癌风险可能升高。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有害菌过度繁殖,产生促炎物质,甚至干扰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
直肠癌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部分因素无法改变(如年龄、基因),但通过健康饮食、规律筛查和戒烟限酒,多数风险可有效控制,若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字数:约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