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FM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RadioInternational,简称CRI)作为我国面向全球的新闻国际传播机构,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宗旨,用多种语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发展历程、广播特色及覆盖范围。
1.历史渊源与创办背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起源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开办的日语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日语广播,标志着中国国际广播事业的起步。1949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成为我国对外广播的重要窗口。
2.广播语种与播出时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5种语言进行广播,其中包括普通话、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和潮州话等。每天播出时间长达39小时,其中普通话20小时,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和潮州话各3小时。通过FM、中波、短波及网络广播,广播范围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
3.广播波段与合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广播使用调频、中波、短波三个波段。调频广播主要是通过与海外广电部门合作,将节目内容传递给海外听众。例如,高雄台-高雄寿山转播站覆盖高雄、屏东地区;宜兰台-宜兰转播站覆盖宜兰全域;花莲台-花莲转播站覆盖花莲新城以南,寿丰以北;台东台-台东转播站覆盖台东鹿野以南,台东太麻里以北。
4.新媒体发展与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与各大视频平台合作,如咪咕视频、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等,实现了直播、延时转播、视频点播及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总台也已授权中国移动咪咕以直播、延时转播、视频点播及短视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
5.媒体权利与合作在重大国际事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2024巴黎奥运会期间,总台拥有2024巴黎奥运会在中国内地及中国地区独家全媒体权利及分许可权利。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专业实力。
6.经费来源与商业经营1979年以前,广播电视的经费来源完全依赖国家拨款。1979-1991年,广播电视系统虽然开始商业经营,但基本目标是补充国家拨款的不足。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为我国对外广播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以其丰富的语言、广泛的覆盖范围和专业的传播手段,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展示着中国的形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继续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