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星(Reach),作为人类殖民帝国UNSC(联合国太空指挥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与造船基地之一,在《光环》宇宙的“人类-星盟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其战况不仅是军事冲突的缩影,更直接影响了后续战争的走向,以下从背景、战役进程、战略意义及后续影响展开分析。
致远星位于天仓五(Epsilon Eridani)星系,距离地球仅10.5光年,是UNSC的指挥中枢与舰队生产基地,其地表拥有数十个军工设施(如“刺刀”基地)和训练中心(包括斯巴达战士的摇篮——致远星军事学院),星盟将其视为“人类抵抗的象征”,必须摧毁以瓦解UNSC战力。
2552年8月,星盟通过情报锁定致远星坐标,发动突袭,此时人类尚未掌握星盟的跃迁技术,防御体系存在致命漏洞。
初期突袭(8月14日)
星盟舰队通过精准跃迁直接突入致远星近地轨道,瞬间摧毁UNSC外围防御平台,UNSC舰队仓促应战,尽管“秋风之墩号”等战舰英勇抵抗,但数量与科技差距悬殊,损失惨重。
地面防御战
斯巴达-II小队(包括士官长)奉命摧毁星盟地面部队的通讯枢纽,延缓其进攻,平民与陆战队在“新亚历山大”等城市展开巷战,但等离子武器与能量护盾让人类伤亡率高达90%。
最终沦陷(9月7日)
星盟启动“玻璃化”程序,用等离子轰炸将地表熔为焦土,UNSC残部执行“红色警戒”协议,幸存舰队(如秋风之墩号)携带斯巴达战士与关键数据撤离,为后续“光环04”战役埋下伏笔。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UNSC高层低估了星盟进攻规模,导致防御部署失误;而游戏《光环:致远星》通过Noble小队的视角,展现了普通士兵的悲壮抵抗,致远星的废墟成为人类纪念战争伤痛的象征,其故事仍在《光环》系列中延续。
致远星战役虽以人类惨败告终,但其牺牲为后续反击奠定基础,这场战役不仅是科幻史上的经典桥段,更揭示了战争中的勇气、牺牲与战略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