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是指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它的发生与肾脏对水钠调节失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肾性高血压不仅是为了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并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其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甚至肾脏替代治疗等多种手段。
治疗目标 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首要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根据最新指南,对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若蛋白尿>0.3g/天,目标可更严格),治疗还需致力于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并全面管理心血管风险。
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需患者长期坚持:
药物治疗 药物是控制肾性高血压的核心,常需联合用药:
针对原发肾脏病的治疗 若肾性高血压由特定疾病引起(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控制血糖。
肾功能衰竭时的治疗 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 肾性高血压治疗是持久战,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和电解质,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医患沟通与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需多管齐下: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石,药物治疗是关键,原发病管理是根本,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肾脏,改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