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人建立,统治时间长达268年(1636年—1912年),如果从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算起,则实际统治中原地区268年,清朝的兴衰历程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其统治时间跨度仅次于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较长的王朝之一。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由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清军趁机入关,击败李自成,并定都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早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雍正帝推行改革,乾隆帝时期疆域达到极盛,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清朝开始由盛转衰,乾隆后期,官僚腐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持续近十年,严重消耗了国力,西方列强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而清朝仍固守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科技、军事逐渐落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战争中接连失利,割地赔款,国力急剧衰退。
19世纪末,清朝内部改革呼声高涨,1898年,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效仿西方进行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镇压,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朝彻底丧失国际威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清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统治中国268年,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它的兴衰不仅是一部王朝更替史,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清朝最终因内忧外患而灭亡,但其历史遗产仍深刻影响着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