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她习惯了我在她睡前给她读书后,我就开始拿起绘本抱着她读。一边读,一边把故事里的角色指给她看,为了让她理解我读给她的故事内容,我每晚给她读三本绘本,重复一周后,换了其中一本,第二周后在换掉另一本,第三周后换掉最后一本。
2、近乎“神人”的一朝宰相,为其儿子不可谓想的不周,教的不严,路不可谓指的不明,利害不可谓分得不清,其结果如何?
3、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我们这边的一个高考状元的学习事迹,说他并没有上什么辅导班,但是从小就认字,认字的过程,是爸爸喜欢牵着他的手走在街上,然后指着商店门头上的字教他,他就这样在上学前认识了很多字,学会了自己读书。
4、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5、亲子是一种有助于轻松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特殊关系,为双方带来新的思维方法和心灵感悟。在互相关爱和关心的氛围里,家长教養子女,子女回报父母,建立循环式的双赢关系,营造良好的生活品质。在亲子同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和经验的重要性;孩子可以孝敬和尊重父母,增加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护。更重要的是,家庭中双方可以共同坚持和感受“有爱就会有家的归属感”,这是亲子共同体会的最大馈赠!
6、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看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最大的妙用不仅可以寻求到各种知识的答案,还可以给心灵带来慰借,所以从宝宝还没出生我就做好了亲子共读的准备,这些年下来孩子们的书已经装满整整一个大书柜,上千册是肯定有的了。
7、学习生活理念。很多图书寓教于乐,有益于孩子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8、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把互动延展到故事以外,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做个手工、画幅涂鸦;心血来潮也自己动手画个绘本,还让家庭其他成员也加入到亲子共读的活动中,满满的幸福时光。
9、而且因为她有了背绘本故事的经历,我教她的唐诗宋词,短的教上三次,她就能背出来了,长得也在十次之内就能背出来了。所以三周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很惊讶,因为老师试着说了十几首唐诗,她能对出下句来。
10、我发现,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可以更好地领悟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生活哲理。
11、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语文占很重的比例,而且中高考,语文的试题主观题居多,看的就是平时的积累。我一向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好孩子,但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大概率不会是个坏孩子。
12、四、教给方法。
13、总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让他们成长为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人。
14、于是我开始换字数稍微多一点的绘本,还是每晚三本,不同的是,等她熟悉了故事内容,我就换新的,不用等一周,两周,三周了。
15、“夫君子之行,静已修身,俭已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阴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但横下心想让她喜欢上读书的我,又怎么会放弃,于是我买了带拼音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一共四本,我每天晚上在她要睡觉前给她读。我不管她在干什么,我只管读我的。我现在还能想起来那时候的情景:丫头抱着奶瓶躺着喝奶,还不停地踢着小脚动来动去,我在她旁边,手里拿着书念着,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就这样,一个月后,丫头睡觉前我不读书,她就不习惯了,她会自己拿书给我,然后再拿起奶瓶放嘴里躺下。
17、所以,题主说亲子共读怎么做才好,我想说,亲子共读,一个重要的字是“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
18、因为可以通过讲述亲子关系的经历和感悟,引发读者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和共鸣。这种短文通常会涉及到亲子之间的沟通、理解、陪伴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体会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19、一、贵在坚持。
20、拓展知识面。亲子共读可以选择各类图书,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积累。
1、于是我也买了绘本给我家一岁的宝宝读,可是丫头根本听不进去,她会一直动来动去,玩这个,拿那个,因为本就没有听故事的习惯啊。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成长为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人。
3、所以我依葫芦画瓢,也开始在遛娃的时候,教她认门头上的字,这样的坚持真的很有效,这丫头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也真的能认识千个字左右,能自己读绘本故事了。
4、后来我把给她读了很多遍的绘本故事带回老家给我妹妹的家孩子,我妈妈就带着两个读了其中一本,结果我妈妈读错了一个字,我家丫头就赶紧纠正她姥姥,连“的,地,得”都不放过。
5、多给孩子读故事,引起孩子看书的愿望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晚上睡觉前可以给孩子读故事,同时告诉孩子,故事都在书里面,如果你会自己看书的话就可以知道很多的故事。
6、其实每晚的亲子共读,哪怕只有十五分钟,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当然,刚开始小小的娃娃并不懂书是什么,所以可能对能拿到的书各种操作,用画笔涂满,用嘴巴撕碎,所以前期给宝宝认物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安全卫生的布书,不易损坏。等到宝宝会用画笔了,可以给她准备好画本,多次重复带他在画本上用笔,书就会变得很安全。
8、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完《孤独的小螃蟹》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成长中的孤独感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9、三、以身作则。
10、感谢头条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11、五、学以致用。
12、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但同时也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我探索和成长。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
14、通过亲子共读,在我和孩子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些道理不知道怎么讲的时候就会借助童书,当然,我从不会刻意去问孩子们“从这本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不主动去给,知道但是不必说破。当然教育孩子只是亲子共读中很小的一个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子共读,拉近了我们与孩子间的距离,让亲子关系变得更稳固。
15、家长应该侧重于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体验、感悟。
16、我会问孩子,他/她对故事的看法,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吗?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
17、这读书的习惯,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18、二、兴趣领先。
19、直到一岁后,邻居阿姨家一岁多的外孙子来他家常住。我才发现,她家这才一岁多点的娃娃会自己翻开绘本故事看,还会边看边哈哈笑着咿咿呀呀的说话。邻居阿姨说,那是她家外孙子最喜欢的一套绘本故事《十四只老鼠》系列,那孩子特别喜欢听家长给他读绘本。
20、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会束缚于单一的三观中,特别容易被别人带着跑。而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以从一世看一时,从全局看一隅,不会忧于鸡零狗碎的事情,不会遇事就愤愤不平。他们目之所及的是非之事,都会显得微不足道,蝇头蚊足的些微得失,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1、我家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她从来不会专门复习语文,因为他的语文学习都在平时的积累中。
2、亲子共读可以提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
3、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没教过她拼音,都是直接教的认字。
4、看,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5、“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的好啊,看来我也的先学会“静”,再去教育下一代吧。
6、读后感并不限于所读的书的内容。尤其是如果第一次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的话,相信一定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很多发现和感触的,这些才是家长“读后感”的主体内容。
7、她读的书,我都会事先读过,或者我早就读过,她读完,我俩会交流读书所得,那时候我写了很多读书笔记,所以我锻炼回家的路上很多次都是跟孩子通着电话,聊着我们共同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