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一场名为“一二九”的爱国运动在中国北平(北京)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广大学生和市民以爱国热情为动力,高呼口号,走上街头,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二九运动爆发于1935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国民党政府却推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一二九运动的爆发,直接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准备工作,成为抗日战争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南京等地的学生也纷纷响应,进行示威游行和请愿活动,声援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全国各地民众也纷纷行动起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2023年12月4—8日,体育旅游与外语系组织开展“重温一二·九,弘扬爱国情”问题活动。此次活动通过问题征文和问题班会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激发爱国热情。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天,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爱国英才层出不穷。
风从海上来,青春恰时来,挑战创未来。徐汇学子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以“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为榜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才能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它也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