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感悟 / 正文

一句话评价杜甫的一生 集合100句

2024-08-11 15:00:22 感悟

一、一句话评价杜甫的一生的句子

1、可是,他没有囿于一家的悲痛,他想到的却是“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因为这乱世,不止他一人有这样的悲痛,这是怎样的心胸啊!

2、如果说杜甫的人生上半场,游山玩水,活得悠游自在。那么他的人生下半场,只能说是上半场福享大了,下半场只剩下颠沛流离,忧患半生了。

3、他就是这样一个怀有拳拳赤诚的凡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由凡人圣,这是他的天命,因为他就是为那样的一个时代而生的。

4、而唯有杜甫一生为儒,始终忠君忠志,时刻忧国忧民,为后世文人贯彻了儒的终极之道,从而成为“诗中圣哲”。

5、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6、在经历第三次游历之后,杜甫已经人到中年,他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参加了第二次科考,但是这时的朝廷已今非昔比,杜甫再次落榜了。他不再像上次那样觉得无所谓,而是选择奔走献赋,继续坚持,而这一坚持便是十年,却十年不得志。这十年,杜甫经历了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他从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变得贫困潦倒。他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和老百姓的民间疾苦。

7、直到杜甫33岁时,在洛阳遇见了得罪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一见如故,杜甫那颗游山玩水的心再次被点燃了,于是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段游历。两人同游梁、宋,还会见了诗人高适,但天下没有不散的旅行,和李白离别后,35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想求取功名,这才真正告别了他“游山玩水”的人生上半场。

8、他对百姓是那样的温情。他自称“少陵野老”,俨然一位邻家大叔。

9、直到杜甫43岁时,才获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等职位。但悲催的是,没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后来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听说肃宗即位,就赶紧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结果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10、杜甫一生很幽默。家里来了贼,盗贼白忙了一阵,杜甫为自家的贫穷而庆幸,有诗为证:“侧闻夜来盗,幸喜囊中净。”他后来就是靠着这种幽默风趣顽强地走完了风雨人生最后的路,艰难困苦没能打倒他,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和一个“诗圣”的美誉。

11、如果说这还不够打动人的话,那么《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抽空回家看望妻儿,迎接他的却是“人门闻号,幼子饿已卒”这样的人间悲剧,他该怎么承受呢?

12、公元770年,严武去世,59岁的杜甫带着妻儿出川,在途中被洪水所围困饿了九天。当地县令让人用小船把他救回,之后一顿暴食,因醉饱过度而亡,也有说是食用了有问题的牛肉导致食物中毒而死。总之,伟大的诗人杜甫就这样离去了。

13、诗可以兴、观、群、怨,他更是终其一生都在实践着孔子对诗歌功能的评价;

14、比如,735年,杜甫在23岁时第一次登上泰山,感受到泰山的巍峨壮丽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望岳》。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多么大气磅礴,充满壮志豪情,比起李白,不逞多让。

15、尤其是755年开始,在持续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的影响下,大唐王朝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让杜甫这种悲苦和沉郁的性格更加突出。这些都是时代命运强加到杜甫身上的,我们也不能抱怨杜甫不解风情和不近人情。

16、若论成就,杜甫能引以为傲的,可能更多的是诗歌上的成就。他诸体兼善,尤工七律,独步天下,而后世学诗,多宗杜甫,可谓扬名千古。

1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8、杜甫最让入称道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情怀。

19、杜甫一生嗜酒如命,14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有300首,几乎五分之一的诗里提到了饮酒。杜甫生活十分困难,诗和酒也就成了他最奢侈的消遣方式。为了糊口,有时去排队领取政府发放给灾民的救济粮,也有时去达官贵人家中蹭些剩下的饭菜。

20、他也爱酒爱诗,却不像李白那样遣兴纵乐,而是消愁忘忧,从《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惜》中“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落日》中“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徐步》中“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中“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独酌成诗》中“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等等便可窥知;

二、一句话评价杜甫的一生经历

1、诗对于杜甫来说,最重要的,在我看来,不是他理想的表达,对国家、君主、百姓的情感、态度与想法,而是成为他在艰苦乱世、悲痛愁闷的现实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感宣泄的渠道,舍此无他。

2、这首诗如同一幅精细的工笔画,把八个人喝酒时的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并且语言幽默俏皮,充满想象力。

3、杜甫性子耿介而长期得不到官职。人到中年时,杜甫总算有一次机会,因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仰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的几年中过得还是不错的。有朋友为他在浣花溪上游修建了一座茅屋,就是今天成都市里的草堂。

4、只因为他一生身体力行,是儒家思想最忠实的拥护者,无论是他得意也好,还是失意也罢,始终都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始终像“圣人”一样关心着天下人的疾苦,所以他拥有了“诗圣”的名号。

5、杜甫是个凡事认真的人,他立志入仕,匡时济世,便认认真真读书、游宦、献赋、为官,虽然做的官不大,但他很认真,甚至较真,时刻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毫不在意之前经历多少蹉跎。

6、人生下半场——颠沛流离

7、杜甫的性格中也不缺乏幽默、俏皮、活泼。

8、《戏为六绝句》中对前人诗歌的评判便流露出他在诗学上的自信,而《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那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道出了他的艺术追求。

9、虽出身于已没落的家族,但“少陵”这一带有政治色彩的籍贯让诗人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有为官之心,却无为官之径;有爱民之诚,却无救民之策。他是处江湖之远,既忧其民,亦忧其君。他只有用他的诗,来告慰自己。

10、房子又露雨又破,就浪漫滴想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高尚啊。

11、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12、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13、杜甫的浪漫,无处不在。贯穿其一生的浪漫线条,则是诗歌。

14、杜甫35岁时,贫困潦倒一直伴随着他。于是,在36岁时又参加了一次高考,但这次考试在李林甫的操作下无一人及第。之后,杜甫给玄宗献了《三大礼赋》,唐玄宗很赏识,但就是没有给杜甫赏个一官半职。

15、杜甫忧国忧民,博爱、悲悯是他性格中最明亮的标签。

16、在这首诗中,杜甫把个人命运,国家命运,以及天下所有不幸之人的命运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夹叙夹议,创作出了这首空前绝后的大诗。尤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几句,非杜甫能写出,杜甫让所有人见识了什么是超越时空的大爱。

17、诗以言志,杜甫七岁时便谙于此道,这让他更多了一份自我实现的可能;

18、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表达了对家人的优虑:“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就不顾,庶往共饥渴”。而更令人悲泣的是,“入门闻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当时的那种痛彻心扉,悔愧难当。

19、何以如此?在我看来,或许是因为陶、李二人皆尊重内心感受,外儒而内道,一归隐田园,一纵酒江湖,但求适意洒脱,不复顾及庙堂黎民,可归入“穷则独善其身”一派;

20、饿了的时候,他就远远地坐在道牙子上,骂:朱门酒肉臭。怨:路有冻死骨。

三、用一句话评价杜甫

1、他也爱山水,却不会因之而思归山林,投入自然怀抱,他总能在山水中宣泄出他的忧虑与悲愁,《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等便是证据。

2、杜甫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我想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认识他。

3、杜甫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他的那种推己及人的圣人之德。

4、综合比较,唯杜甫可谓“千古一诗圣,文章两忠忧”。

5、他在诗中写出了山河依旧,国都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又想起如今的自己流落被俘,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不知是死是活。他为国家,为自己,愁白了头发。

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7、浪漫的老杜,其实更可怜、可悲。

8、杜甫,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可爱可敬,可叹可歌;他是道德文章的楷模,不可超越,只可瞻仰;他是积极人生的代言者,告诉世人,曾经有这样一个人这样走过,而他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9、晚年经历,客死在长江边上的一艘破船上!怎不令人唏嘘不已?

10、他对妻儿是那样的深情与愧疚。那首深情绵缈的《月夜》是那么的动人,一切如在眼前,却又在无声的凝望中跃动着一颗渴盼团圆的炽热的心。

11、杜甫看透了官场黑暗,不想再继续下去,便辞去了官职,投奔亲友,在杜甫草堂度过了安稳的几年。

12、而杜、苏二人既执著于理想,又根植于现实,进亦忠忧,退亦忠忧,可归入“穷亦兼济天下”一派。

13、人生上半场——游山玩水

14、杜甫谦虚低调,勤奋好学,常把古圣先贤当作学习楷模。

15、总体来说,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具有崇高的博爱情怀和悲悯意识,他的性格严肃而深沉,本人不苟言笑,郁郁寡欢,始终拉着一张“苦瓜脸”,任何人看到这张脸都会觉得没有生机,更没有情趣。

16、“诗是吾家事”,那是他对家学的自豪,更得益于对文学的颖悟。

17、虽然李白传世诗作中只有3首写给杜甫,虽然两人年龄有隔,个性有别,而这似乎更能体现出杜甫的赤子之心。

18、两首诗写尽了杜甫的一生,上半场游山玩水,下半场颠沛流离。

19、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20、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四、评价杜甫的一段话

1、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很忙,很忙还没有钱;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豪壮的,也是悲情的。

2、年轻时的杜甫,是那么的高志豪壮,一派盛唐气象。他最大的志向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终其一身,要么沉沦下僚,要么流落江湖,坎坷潦倒,抑郁悲愁。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就绝不放弃自己对于理想对于君主的忠诚。

3、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4、这首诗写出了泰山雄伟巍峨的景象,也写出了杜甫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这时候的杜甫心高气傲,豪情壮志,一点也不输李白啊!

5、杜甫的生平,其实比较坎坷。他年轻的时候,游历了很多地方,行了万里路,像长安,洛阳,泰山等,这些名山大川,繁华大都市,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时期写的诗,比较有理想有抱负。

6、从来没有哪位诗人能像他那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绝对的忠诚与弥久的深情,即使是一生坎坷潦倒,始终没有改变初衷,这就是杜甫的伟大之处。

7、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8、历数文豪巨匠,陶潜以隐逸而名,李白凭豪迈而显,苏轼因才思而高,唯杜甫兼有诗名、德名,皎皎独耀,难以超越。

9、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诗,杜甫该怎样去面对这人世的蹉跎与辛酸。

10、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11、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不知只是即兴而作,还是写完就忘掉了。杜甫的这次漫游,一晃又是五年,杜甫人生最珍贵的十年,就这样用来游山玩水了。等到杜甫29岁还乡时,已经不再年轻了。这时候,他结识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两家门当户对,不久便结为连理,杜甫与杨氏过了几年恩爱生活。

12、这在盛唐诗坛上,是很奇特的现象,这对同样不得志的天才诗人在历史的一个交汇点相遇了,璀璨了盛唐的天空,也为后人留下了可歌可赞的友谊。

13、他的生平我们就不罗列了。但总的来讲,老杜没做过什么正经营生,去维持他的生计。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写诗、寻找能供他吃喝的主人。

14、杜甫重情重义。表现在他跟李白成为好朋友的那个时候。

15、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16、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君子所为,而杜甫却不仅仅是尊敬、爱护,更多的是同情、怜悯,甚至大有牺牲一己以成就天下的宏愿,到这个程度,就是圣人的胸襟了。

17、比如,杜甫746年来到长安,见到了传说中的几个有名的酒鬼,他们有诗人李白与贺知章,书法家张旭,以及朝廷官员李适之等八人,个个嗜酒如命。杜甫领略了他们几人喝酒的状态后,灵感突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言古诗《饮中八仙歌》:

18、说起杜甫,教科书上把他定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觉得很可笑。杜甫。明明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19、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20、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少年时的杜甫聪敏好学,能诗会赋,小有才名。

五、评价杜甫的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做不到,虽然他也有一颗忠心,也有一双观世眼,一腔滚烫的热血,但人生的际遇、驳杂的思想,让他在失意中既获得了拯救与解脱,又多少流露出遗世独立、独善其身的思想;

3、后来杜甫终于来到唐肃宗身边,肃宗感动于杜甫的投奔,给了他左拾遗这样一个八品官职,职务就是给皇上提意见,对杜甫这样耿直的人来讲,无疑是个容易掉脑袋的活。果然没过多久,与皇帝起了冲突,差点被杀头,幸好别人求情,被贬出去当更小的官。

4、一辈子混下来,老杜的结局够凄惨。如果他足够现实,何至于此?

5、称之为“圣”,切不可忽略杜甫作为人的一面。由凡入圣,并非人人皆可,唯有赤子,方能为人所不能为。所以,他首先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一个生活在俗世的人,一个纯真、真挚的人。

6、一、人中赤子

7、他曾自嘲为“乾坤一腐儒”,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虽然政治上他没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在精神和道德上为自己竖立了一块后人无法超越的丰碑,成为了儒生中的“圣哲”。

8、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杜甫用诗歌记录了大唐王朝的兴衰沉浮,他的个人命运始终跟大唐王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大唐王朝的任何荣辱兴衰,都能在他的心里引起强烈震荡。

11、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3、杜甫被人称为“诗圣”,其实杜甫为了生存,做过很多事。他身子骨不行,经常要吃药,买不起药,就自己动手采药、种药、洗药、制药,最后卖药。卖药说明诗人的生活比较清贫,卖药得来的钱还能补贴家用。

14、二、儒中圣哲

15、吃饱了回家路上又饿了,便有: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可不是吗,饿了,五月的风景也闹心。

1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三吏”“三别”中,字字饱蘸着诗人深情的热泪,句句揭示了下层百姓悲惨的命运;《客至》中待客热情,并放下身段,亲切地隔篱呼唤邻翁对饮以倾尽余杯,俨然陶翁风范;《又呈吴郎》中任由西邻无食无儿、因“征求贫到骨”的妇人扑枣,不去责怪、驱赶,反而替她着想、提供便利,更显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19、年轻时的杜甫,同样是一个拥有壮志雄心的热血青年。

20、吃饱的时候,他就写: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一身泥,自己都不好意思。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