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准备停当,耿恭和将士们便用碗盛着匈奴血,在城头上开起了烧烤宴会。他们一面大口吃肉,一面开怀对饮,谈笑风生,视城下数万匈奴大军如无物。
2、他怕越南人以后又造反,把代表汉朝的铜柱给拆了,于是撂下了一句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狠话:“铜柱折断之日,就是交人灭亡之时”,并在柱子上上刻了六个大字“铜柱折,交人灭。”
3、第二句话,乃出使大宛的汉使所说——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4、毛主席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打倒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但历史表明,很多人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走了弯路,吃过大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只有毛主席找到了,最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
5、一开始也看不懂,但却愿意看,一遍两遍三四遍。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看着,也就有了一点感悟。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把毛选拿出来看看,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6、没有水,耿恭便下令挖井,深挖15丈不见水。耿恭仰天长叹,拔剑插在井前,跪地磕头求水……于是水就冒出来了。
7、西汉末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万里远征中亚,全灭西匈奴,并将斩获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送到了长安。
8、第三句话,乃汉使苏武所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
9、蛮夷们摄于马援之威,对这些铜柱又怕又恨,但大家又都不敢毁坏铜柱,便在每次路过时偷偷扔块石头,天长日久,竟形成一座小山,把这些铜柱都给埋了;如此既能防止铜柱意外倒塌,又能“心怀坦荡”的继续造反,越南人的精神胜利法果然厉害。
10、不料,且鞮侯心怀不轨,竟然想尽诛汉使者,有大臣建议不如迫降汉使,让汉天子丢人又丢面,岂不更妙?
11、于是单于连派人劝降苏武,苏武却大骂道:“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汝等此举徒令两国相攻。可惜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2、第一句话,乃汉武帝所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
13、出乎意料,耿恭竟然答应了: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个人进城来谈谈吧!
14、今人在遗址上新修了一座镶嵌着狼头的城门
15、没错,南越杀我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我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我汉使,即行诛灭,单于杀我汉使,悬首槁街。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陈汤这个小小的西域副校尉,要向天下蛮夷万邦宣示的伟大信念。
16、傅介子镇定的砍下楼兰王的头颅,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对着宫外几百剑拔弩张的卫士说道:“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卫士们听说,果然不敢动,于是改立太子为王,楼兰从此亲附汉朝,不敢再叛。
17、我接触毛选很早,也就十来岁。那个时候家里有很多马恩列斯的著作,像《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毛主席语录》等等,但我唯独对毛选情有独钟,这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吧。
18、我看毛选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乐观,二是无畏。毛主席在革命初期历经坎坷,遭受磨难,但他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而且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真正做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19、公元74年,东汉永平十七年,汉军大破北匈奴,收复中断联系65年的西域并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汉朝遂撤军。留下都护陈睦2000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校尉耿恭数百汉军驻守天山北麓。
20、高官美女,条件不可谓不诱人,但耿恭能被它诱惑么?
1、一旁,另一位曾出使过大宛的汉使姚定汉露出了轻蔑的笑容:“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2、大宛为希腊后裔所建之国家,地处今土库曼斯坦一带,是西域与中亚的连接点,为康居、大夏、乌孙等国交通之枢纽,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胜兵六万人,实为中亚大国。所以大宛国王也是很拽的,他竟然不肯卖马,汉使大怒,便在朝堂上大骂大宛国王,骂的大宛国王非常没面子,于是派属下郁成王率兵截杀汉使,夺其财物。刘彻的真金没换来宝马,反而打了水漂。
3、毛选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只要你认真看,就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4、汉军前脚刚走,后脚匈奴数万人就跟过来把西域给围了。都护陈睦力战殉国,两千汉军全军覆没。只有耿恭在这一年里凭借汉军的科技与战术优势死守疏勒城。
5、乌维接到这封战书后,《汉书》中用了两个字来形容他的的表情:詟焉。
6、更出乎意料,耿恭见到匈奴使者后,根本不给对方“能说会道”的机会,半句不罗嗦,直接把人推上城头,当着城下匈奴单于的面,迎头就是一刀下去!
7、第九句话,乃东汉校尉耿恭所说——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
8、这边耿恭正在美餐,忽然想起什么,忙站起来走到城墙边,深深向下一鞠躬道:“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
9、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创建苏维埃共和国,从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创立延安红色圣地,从抗击日寇到解放全中国。哪一步不是对智慧和人性的考验?但毛主席凭借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都做到了,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10、世界级伟人们能说出豪言壮语,要么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内心强大,要么是因为他们手握大权生杀予夺;但以上有些汉朝中级官员也能说出这么“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话来,则完全是因为身后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强汉帝国。
11、刘彻在庙堂上咆哮:你们说,咱们怎么办?
12、第十句话,乃东汉外交家班超所说——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13、耿恭把刀一扔,头也不回的命令:把这家伙给我放血,完了切吧切吧烤了,它再难吃总比皮革好下咽。
14、西汉与东汉之交,王莽施政不当,导致北方大饥,人相食。有大臣建议干脆解散边郡军队,与匈奴议和。校尉韩威却反对,他表示:“以我国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之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
15、汉元帝看着这颗头,美不自胜。好一颗头,这颗头对于汉朝的价值,无异于当今美国梦寐以求的本拉登的头。
16、第七句话,乃司徒班彪所说——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17、不久,一道更加震撼人心的上疏也发到了长安。
18、于是,班超就带着这三十六位大汉勇士,折冲万里、横行西域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擒则擒,前后更立六国国主,终将匈奴势力全部逐出西域,并一举击退贵霜帝国七万大军,威震中亚、贯通东西、凿空波斯,而以绝世之姿、一手撑天,开启了新丝路、新世界的伟大时代。
19、接着,城下爆发出一片哭爹喊娘之声。
20、汉武帝暴怒。钱倒是小事儿,关键面子挂不住,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两国并未交兵,汉朝可是带着厚礼来与大宛做文化商贸交流的,却遭如此对待,这简直是对大汉天威赤裸裸的挑衅与侮辱!
1、毛选里的每一篇文章无疑是毛主席智慧和谋略的集中体现,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光凭热情,还得要有智慧和谋略。确立了目标之后,还要有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是我读毛选最大的体会。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确立目标是相对容易的,难就难在如何实现目标?
2、可怜的匈奴使者,直挺挺地就躺一边凉快去了。
3、汉军士兵们早饿坏了,闻令赶紧动手,聚柴生火,剥皮切肉,直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好像他们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猪。
4、没有吃的,就先是宰杀牲畜,然后是树皮草根,最后只得把皮甲和弓弦的兽筋部分煮软了吃。
5、东汉建国之初,匈奴前来乞求和亲,光武帝将此事交予司徒班彪处理,班彪于是代写了一封国书拒绝了和亲,并警告他们道:“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殊俗百蛮,义无亲簄,服顺者曪赏,畔逆者诛罚,善恶之暛,呼韩、郅支是也。”
6、韩威虽然是夸夸其谈之辈,但言语颇为豪壮。千载之后,北宋名将岳飞乃因其典而作词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7、请将这颗敌国元首匈奴单于的头颅,高悬在京城长安的胡人街,豪壮,甚是豪壮!!
8、第五句话,乃西域副校尉陈汤所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请将这颗敌国元首的头颅,高悬在京城长安的胡人街。
9、原野上万籁俱寂,所有匈奴人都吓呆了。耿恭营造的这个场面,实在太震撼,使他们如陷噩梦之中,千年难醒,永世难忘。从此,耿恭“吃人魔王”的称号响遍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
10、第四句话,乃汉使傅介子所说——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11、北单于大喜,赶紧在军中选了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让他进城去招降耿恭。
12、每个人都能挺直腰板豪语冲天,这才是大国气象。
13、于是,匈奴只好灰溜溜的逃回了漠北苦寒之地,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14、第六句话,乃校尉韩威所说——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
15、第八句话,乃东汉名将马援所说——铜柱折,交人灭
16、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17、汉明帝时期,东汉政府开始重新经营西域,班超弃笔从戎,带着三十六位大汉勇士来到楼兰,火烧匈奴使馆,斩杀烧死匈奴使团百余人,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楼兰举国震怖,立时归顺大汉。汉军统帅窦固大喜,欲多派班超人手,让他趁势搞定西域全境,班超却表示:“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