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时期,曾经发生过西域龟楼兰两国联合匈奴残害西汉使者并且抢夺财物的事情,当时身为骏马监的傅介子就请求出使大宛,他拿着汉昭帝的诏书去责问龟楼兰两国。指使译者转告楼兰王说:"汉使者持黄金行贿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译者还报,楼兰王闻言来见,介子与其坐饮,待其酒醉,引导楼兰王进入帐中,指退他人,使二壮士从身后将其刺死,然后持楼烂王首级归报朝廷,皇上甚喜,下诏封介子为义阳侯。这就是有名的"傅介子计斩楼兰"的故事。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意思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
傅介子,甘肃庆阳人,北地良家子,无显赫家世,汉武帝时随李广利征讨西域。汉昭帝时,西域龟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为了国家利益,傅介子勇往直前,孤身带领12勇士,以一个班的兵力创造世界奇迹。班超是东汉人,以三十六人在西域纵横捭阖,令西域五十余国弃强大的匈奴近邻不顾,转而死心塌地依附汉朝,建不世之功。民国也有一人建此不世之功,被孙中山誉为班超,傅介子,这个人就是徐树铮。树铮遇到段祺瑞,就如孔明遇刘备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我国古代有一段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段传奇的创造者叫王玄策。班超率一哨人马攻打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大胜,随后被窦固派出与文官从事郭恂率三十六人出使鄯善国。鄯善国原来就是我们熟知的楼是西域古国位于塔里木盆地最接敦煌,是汉王朝通往西域诸国的第一站,也是必经之地。当年傅介子斩杀楼兰王,更名为鄯善。永平五年,兄班固被召去任校书郎,班超与母跟随他来到洛阳。家中贫穷,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供养母亲。他长期劳苦,曾停下工作扔下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什么别的志向谋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以此得以封怎能长久从事这种抄写工作呢?”左右的人都嘲笑他。
意思:尚且应当效仿傅介子出使西域,为国立功。解释:犹:还,尚且。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的使者。出处: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原文: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张骞奉使已来,介子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清黄鷟来《咏史》诗之“介子一书生,楼兰立奇功。意思是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总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交道呢?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是选择《后汉书》的一篇传记,讲述班超的生平。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释义“犹当效傅介子”的“效”为“学模仿”的意思。出处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原文"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傅介子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大臣,曾多次出使西域平反动乱,并且孤身用计杀死了楼兰王,最后被汉昭帝封为义阳侯。西域的楼兰国和龟兹国和匈奴私交。在汉昭帝时期,西域的楼兰国与龟兹国受匈奴的贿赂开始对汉朝出现私心,两国在西域劫持汉朝的商队,抢夺商队的财物,并且还将汉朝的使者给杀死。傅介子---在西汉与西域交往,打击匈奴,直至最终统一西域的过程中,不但有张骞这样雄才大略的外交家,而且也有一些艺高胆大、敢于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家,傅介子就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傅介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出生于公元前115年,那时候正是汉朝向四面八方开拓疆土、控制藩国的时候,所以人人都想着去军队里建立军功。傅介子出生于北地郡,以前经常遭到匈奴人的骚扰,所以他也早早地加入军营,报效国家。傅介子北地义渠(今宁县)人,汉昭帝刘陵继位(即公元前86年)之前至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在世。介子以从军为官,元凤年间为骏马监,自请出使大宛国。因龟楼兰都曾杀汉朝使者。皇上诏令介子为使。介子至楼龟兹,以罪查问,两国均服其罪。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