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类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卡”,不仅负责咀嚼食物,还影响发音和面部美观,人正常有多少颗牙齿呢?答案因年龄而异:儿童和成年人的牙齿数量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下面从牙齿的发育阶段、分类及常见问题展开详细说明。
婴儿出生时,牙齿已隐藏在牙龈中,通常在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多为下门齿),乳牙共20颗,上下颌各10颗,分为:
乳牙在6-12岁间逐渐脱落,被恒牙替代,这一阶段可能出现“双排牙”(乳牙未掉而恒牙已萌出),需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
恒牙是伴随终生的牙齿,正常数量为28颗(未长智齿)或32颗(含4颗智齿),具体分类如下:
关于智齿的争议:
智齿(第三磨牙)通常在17-25岁萌出,但因人类颌骨进化缩小,约35%的人先天缺失智齿,或仅部分萌出,若智齿阻生(横向生长或挤压邻牙),需手术拔除。
牙齿数量虽为“标准值”,但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无论28颗还是32颗,保持口腔健康才是关键,若发现牙齿排列异常或疼痛,建议尽早就医,守护这一生仅有的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
(全文约7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