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文成语,常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面意思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但它蕴含的意境远不止于此,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文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从字面上看,“草长”指草木茂盛生长,“莺飞”则描绘黄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两者结合,生动展现了春季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景象。
但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更丰富:
“草长莺飞”是中文里极具画面感的表达,因此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和现代文学中。
在传统文化中,它还与“二十四节气”关联,尤其对应清明、谷雨前后,此时气温回升,动植物活动频繁,恰成“草长莺飞”之景。
中文里描述春天的成语很多,但侧重点不同:
这一成语适合用于以下语境:
黄莺(又称黄鹂)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春天的使者,因其鸣声清脆悦耳,羽毛鲜亮,被视为吉祥之鸟,古代诗人常以莺啼比喻欢愉或思乡,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而“草长莺飞”中,莺的“飞”更添动态美感,与静态的草形成对比,构成和谐画面。
“草长莺飞”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概括,更承载了人们对春天的情感寄托——生机、希望与自由,下次当你看到绿草如茵、鸟雀嬉戏时,不妨用这个成语,瞬间让语言也染上春意。
(全文约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