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也被称为多重身份识别障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理疾病。它指的是一个个体内部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人格状态,这些人格状态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1.原始人格与主管人格
多重人格患者最初形成的人格是原始人格,而控制身体最长时间的则是主管人格。大部分情况下,原始人格就是主管人格。但也有可能原始人格不是主管人格。
2.应激事件与性格特点
多重人格的形成通常与重大的应激事件有关,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个体的某些性格特点也可能导致多重人格的出现,例如癔症。
3.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解离型歇斯底里精神疾病是多重人格的病理基础。
1.独立的人格状态
每种人格状态都有其独特的体验、知觉、构想的模式,以及与自我、身体、环境相关的模式。至少有两种独立的人格反复地取得个体控制权。
2.身份的瓦解
多重人格患者表现为身份的瓦解,出现两个或更多的相互独立的人格状态(分离性身份),伴明显的自我感及主体感的中断。
3.灵魂占据说
德国心理学研究所的Fsetinger认为,多重人格的本质可能是不同灵魂对一个肉体的占据,从而导致个体拥有原本不具有的能力。
1.核心人格与非核心人格
核心人格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便拥有的灵魂,通常表现为消极、依赖、内疚、抑郁等特点。非核心人格则表现为敌对、控制性。
2.场景情景与社会环境
多重人格往往与场景情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下,可能会表现出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为。
多重人格的病理机制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如边缘系统过度活跃导致情绪控制困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信息整合障碍引起不同人格状态的转换。
多重人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病理机制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了解多重人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心理的多样性,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