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格言 / 正文

落红下一句?龚自珍名句揭秘!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5-08-06 16:17:23 格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成为后世解读人生、社会乃至教育意义的常引用典。

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写于1839年(己亥年)辞官南归途中,第五首全诗为: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落红”指凋落的花朵,诗人以花喻己,表达虽离开官场(“离愁”),但仍愿像落花一样滋养新生(“护花”),暗含对家国未来的期许。

诗句的文学与哲学内涵

  1. 自然意象的升华
    “落红”常象征衰败,但龚自珍反其道而行,赋予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物我合一”的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的思想。

  2. 生命循环的隐喻
    诗句揭示了自然界“凋零—重生”的循环规律,引申出对社会变革的思考:旧事物的消亡恰是新生的基石,这与老子“祸兮福所倚”的辩证观一脉相承。

  3. 教育意义的延伸
    现代常以此句比喻教师或前辈的奉献精神,如“春泥”般培育后代,强调代际传承的价值。

为何这句诗深入人心?

  1. 情感共鸣
    它超越了时代,触动了人们对牺牲与回报的普遍思考,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集体奋斗,“化作春泥”的意象都能引发共情。

  2. 语言的艺术
    “无情”与“护花”的对比,短短14字凝练而深刻,符合古典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标准。

  3. 多场景适用性
    从环保(生态循环)到职场(薪火相传),诗句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适应性。

延伸知识:你可能不知道的冷门用法

  • 科学领域:植物学中,“落红护花”实为自然现象——凋落的花瓣分解后确实能为土壤提供养分。
  • 流行文化:周杰伦歌曲《兰亭序》歌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即化用此句,致敬古典。

龚自珍的原句,不仅回答了“落红之后”的归宿,更用诗意的语言道破了生命永恒的主题:消亡与新生、牺牲与成全,下次再听到“落红不是无情物”,不妨补上那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感受跨越百年的智慧与温度。

(全文约68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