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2、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3、名言警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4、不仗着才华就对他人傲慢,不自恃受宠就仗势欺人。保持谦虚的胸怀,才能海纳百川,采纳各方观点。自古以来,因这两点败亡的人比比皆是,马谡便是一例。
5、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6、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远虑者安,无虑者危。
11、有文事必有武备。
12、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13、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出自诸葛亮《戒外甥书》。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18、那么,在《出师表》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意思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9、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2、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3、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4、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5、三、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6、二、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9、诸葛亮有很多诗句,其中著名的一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意为无论是未能成功,还是身先士卒战死沙场,都是一位英雄,具有卓越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将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此外,诸葛亮还有其他经典的句子,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等,这些诗句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才智、卓越的人品和深邃的思想。这些言语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内心平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即表达了对儿子的寄望,同时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诸葛亮告诫儿子,人一旦有杂念,内心就会动摇,最终难有所成。保持内心平静,心无旁骛,才是君子所为。
11、宁静致远,静以修身。
12、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13、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4、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15、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的才华,每次商讨军政大事都把马谡叫来商议,甚至第一次北伐时,还把防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然而马谡恃才傲物,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最终丢了街亭,自己也因此身首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7、一个出色的将领,看的并不是两军对垒排兵布阵,而是看撤退时队伍是否有章法。诸葛亮撤军后,司马懿率大军追击,看到蜀军的营寨和撤退的阵型,没有丝毫破绽,不禁感叹:“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五、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20、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再比如《三国·蜀》中的: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
2、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3、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4、切勿因自己位高权重而轻贱他人,勿因一己之见不顾他人的建议,勿自恃功勋显赫而失信于人。诸葛亮认为,智者应持有一颗平常心,在贫贱时不卑不亢,通达时保持谦虚待人。如果因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沾沾自喜,早晚会丧失人心,成为众矢之的。
5、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8、六、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9、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1、当然,还有我们常见的也很多,比如:
12、诸葛亮起初隐居于卧龙岗,读书耕种。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抓去而离开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他是有大才能的人。于是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刘备无功而返。第三次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安抚关张二人情绪,在门外等候,终于见到诸葛亮,并将他请下山去辅佐自己。
13、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5、名言警句是:三顾茅庐,新官上任三把火。
16、以上都是诸葛亮很经典的一些话。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1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
20、四、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3、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5、志当存高远。
6、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7、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8、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0、每一件大事,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积累而成,每一件难事,都是由一件件容易的事组成。做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最终会成为你成功的基石。人生在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当下每一分每一秒构成,成大事者,必须把握好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11、做一件事之前,如果想从此获利,必先考虑可能出现的害处,如果想成功,必须考虑失败的后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行动之前必须考虑全因后果,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
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1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9、•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
2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1、四、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七、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