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是Ball-Jointed Doll的缩写,中文译为球形关节人偶,这类人偶的关节通过球形铰链连接,可灵活摆出各种姿势,因其高度可定制化和艺术性,成为收藏圈和艺术爱好者的宠儿,BJD起源于欧洲,后经日本、韩国发扬光大,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小众文化符号。
欧洲雏形:
BJD的灵感可追溯至19世纪欧洲的陶瓷或木质关节人偶,但现代BJD的雏形由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在1930年代奠定,他创作的球形关节人偶以超现实主义风格闻名,强调人体的可变形与艺术表达。
日韩革新:
20世纪末,日本公司Volks推出第一款商用BJD“Super Dollfie”,采用轻量化树脂材质,并开放肤色、眼珠等部件的定制,随后韩国品牌如Dollzone、Luts加入,推动BJD产业多元化。
中国崛起:
近年来,中国品牌如DollChateau(龙魂)和Ringdoll凭借高性价比和本土化设计,迅速占领市场,甚至反向输出至日韩。
球形关节结构:
关节处的球形设计使人偶能自然摆出坐、跪、托腮等姿势,远超普通玩偶的可动性。
高度定制化:
艺术与情感价值:
许多玩家将BJD视为“孩子”或艺术创作载体,为其拍摄剧情短片、绘制插画,甚至举办线下茶会。
价格门槛高:
一只普通BJD售价约2000-5000元,限量款或名社作品可能破万,加上妆发、服装等周边,投入不菲。
盗版问题:
中国曾是盗版BJD的重灾区,但近年正版意识增强,部分盗版厂商转型原创。
文化误解:
因BJD外观逼真,常被误认为“恐怖娃娃”,实则其社群强调治愈与创造力。
选择品牌:
新手可从国牌(如Guard Love)或性价比高的韩牌(如Iplehouse)入手。
了解术语:
加入社群:
微博超话、贴吧或线下展会(如上海DP)是交流经验的好去处。
BJD的魅力在于它模糊了玩具与艺术的边界,成为创作者与收藏者情感的延伸,无论是作为收藏品、摄影模特,还是单纯的心灵陪伴,它都在小众文化中绽放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