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警句 / 正文

风险再低,审计程序不能少!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

2025-06-30 19:05:47 警句

在审计工作中,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如果评估结果显示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审计程序就可以适当简化甚至省略,审计准则和国际最佳实践均明确指出——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必须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这一原则不仅是审计质量的保障,更是对公众利益负责的体现。

为什么不能因风险低而减少程序?

  1. 风险评估的局限性
    风险评估依赖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可获得的信息,但企业环境复杂多变,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可能被低估,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如财务舞弊)可能未被充分识别,历史上许多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最初都被认为“风险可控”。

  2. 审计准则的刚性要求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ISA 200)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师必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仅凭风险评估不能替代实质性程序,即使收入循环风险低,仍需抽样测试交易或函证应收账款。

  3. 公众利益的保护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如投资者、监管机构)依赖其结论作出决策,若因“风险低”而减少程序,可能导致未被发现的错报影响市场信心。

必须执行的关键程序

无论风险高低,以下程序不可省略:

  • 了解内部控制:即使评价为有效,仍需记录和测试其运行有效性。
  •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如检查单据、重新计算)和分析程序(如比率分析、趋势比对)。
  • 应对管理层舞弊风险:如突击盘点现金、复核异常会计分录。

实务中的平衡策略

  1. 风险导向,而非风险决定
    低风险领域可减少样本量或调整程序性质(如更多依赖分析程序),但不能完全跳过,固定资产若变动少,可侧重折旧复核而非全面盘点。

  2. 保持职业怀疑
    审计准则要求“假设管理层不诚信”,尤其在风险看似低时更需警惕“反常识”情况,某公司毛利率突然稳定于行业均值,可能隐藏人为平滑利润的行为。

  3. 文档记录
    需详细说明为何评估风险为低,以及如何设计程序应对剩余风险,监管检查(如PCAOB审查)常因文档不充分导致处罚。

典型案例警示

  • 案例1:某中小企业审计中,因“历史无错报”未函证银行存款,后被发现虚构账户余额。
  • 案例2:电商平台收入风险评估为低,但未测试系统接口数据,导致虚增交易未被发现。

审计的本质是“降低信息风险”,而非“证明无风险”。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严格执行程序既是底线,也是审计价值的核心,正如一位资深审计师所言:“风险低不等于没风险,程序省了,责任省不了。”

(字数:618)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