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7、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9、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楚/屈原《离骚》
15、田舍:本意为田地和房屋,多泛指农舍或农家。明代汪洙有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7、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树高3~5米,有的高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圆锥花序顶生,花瓣白色或淡黄色,长圆形或卵形;果实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9、后四句则奇峰突起,诗人从衰败中看到优美,心态也从感叹变为恬静。田舍虽然偏僻,然而榉树柳树成荫,随风摆动,金黄色的枇杷挂满枝头,满树飘香,在江河里面,夕阳西照,捕鱼的鸬鹚也恬适的站在鱼梁上,晒着翅膀,鱼梁里鱼收获颇多。给人们展现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江边农村风光,也体现了诗人的心境比较闲适安然。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元/高则诚《琵琶记》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4、《我今天写什么日记》是一本用童话故事引导我们学习写日记的图书。本书主人公多多和许多人一样,是个不爱写日记的孩子,觉得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不知道如何如何下手,一想到日记就头疼。直到有一天,多多遇到了日记精灵,可爱的精灵和多多成了好朋友,精灵说,只有充满感情和真实的好日记,才是维持他生命的营养,并且启发多多如何写好各种不同题材的日记。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传》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纵观全书,开始的两个篇目,《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是总体纲领,它们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分别以个体进行精细论述,使全书更加丰满充实。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2、中国文脉好段摘抄赏析
13、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14、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寓《竹枝词》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1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20、与诗的纠葛并非解决我人生大问的单纯线索,军、史、哲等著作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如果不是有那三年,安然坐读这些血火交织的文字,我至今仍将是当初那颗单薄头脑。同时我感恩身边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以待人行事来为我定义,什么叫做心胸与梦想。
1、篇二:中国文脉读书笔记乘隙读毕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特来作结。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苏轼〈水调歌头〉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茂盛的样子。
5、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6、读毕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处,一为《离骚》天真烂漫之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遥牵一线。二为欧阳询楷书我多年珍爱,不想先生亦重。三为陶渊明不为人孰知的短诗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绝句》
9、五代十国,南方诗文仍在,南唐李后主李煜为开创“词”的先例,让明月夜风感受到:中国文脉从未停住过。
10、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11、稷下学堂,战国时代的大学,独立于政治,世界文明史上最早出现,为老祖宗骄傲。
1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1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4、三国时期,丛林边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从乱世之中强悍地接续文脉,随后紧接着的是风骨飘逸,才德兼备的怪才学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学的赏顾,嵇康在刑场之前畅弹《广陵散》更是将那种绝伦的声调和情感震撼于世。响彻着自然之音的田园之中,气定神闲、流淌洁净淡远之气的陶渊明用他穷苦的凡人之躯高高举起了文脉。
1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16、中国文脉跌跌撞撞吟唱着一首首《诗经》,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时代。行吟在江风草泽边,穿着衣饰奇特的屈原如约而至,他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塑造了悬崖独吟曲,拉出了诗人的文脉。
1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咏石灰》浑:都。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1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元/无名氏诗
1、其一,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经最早的逐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击败蚩尤。后经坂泉之战,黄帝击败炎帝,而成华夏族首领。文德武功,开天辟地。更有三苗,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3、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4、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劝学文》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6、榉柳:榉树和柳树。榉树是榆科、榉属的落叶乔木。
7、甲骨文,一直的了解仅限这字面三个字,现在知道它是祖先占卜的记录,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竟然有几万片,当时杀掉了多少只龟呀?!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1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2、在这里我想推荐一本书《我今天写什么日记》。韩国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此书引进至今,再版20多次,累计销售十四万册,虽然是写给小学生看的,也让每个想写好日记的人豁然开朗。
13、李白、杜甫、屈原、王羲之、王献之、曹操、曹植、曹丕、李煜、韩愈、柳宗元、司马迁小时候读书时,或多或少读过些上述文化巨匠的诗、词、典故,余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陡然间觉得还要回头再去读一读,范围也要再扩大一些,甚至还有要练练书法的念头。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别枝:斜出的小枝。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6、篇三: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17、《中国文脉》整书对中国浩瀚的历史中的文化按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梳理,读完这近40万字的巨作,花了不少时间,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细读了前面的两篇“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
1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9、日记,通俗地说,就是每日记,那每天记什么呢?一般说来就是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的事情。这样听起来,也很抽象。我想会会日记什么主题会好些的人,应该在写日记方面有点为难。估计有可能不知怎么写,甚至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无从下手。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2、唐朝则是一场审美的大爆发。因着机缘巧合,北方旷野和南方巷陌间文化灵魂的融合,政治带动着文化疯狂地不可一世。文学自立而冗长,丰富而挑剔。诗即是如此,文亦出采,各种文学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唐诗巍峨顶峰潇洒行走的几男子:李白、杜甫、王维等成就了这么一个文化艺术史的杰出时代。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5、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6、作者站在研究者个人的角度,展现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史观和研究心得,并不过分强调说教,虽有争议,但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平民,能够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努力借助研究者的眼睛,鸟瞰浩瀚的中国文脉,“窃取”某些研究者的点滴研究成果已经获益匪浅。
7、自古红颜多薄命。——明/吴承恩《西游记》
8、点明主题之后,《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变迁,生动地为我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德泽:恩惠。
1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意王下》
1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2、中国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从五千年的蚩尤黄帝时代开始记载历史,于是文学开始它永无止境的行走了。过了大致两千年后,它在平和、安详、寻常、世俗的黄河流域找到了《诗经》,让新生的文脉开始走上旅途。
13、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14、鱼梁: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如桥,留水门,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毛传》释义:“梁,鱼梁。”。
15、《田舍》诗前四句描写了初夏时村居的景色:在清澈的江水弯曲的地方,建有村舍,屋旁边有古道经过,由于战乱,经济衰败,以前的交易市场也变得荒芜人烟,蒿草都把市井遮挡住了,由于荒僻,对衣裳也不讲究,随意着装。给人展现出一幅衰败村落的景象。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18、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1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20、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