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主次责比例"的划分直接关系到赔偿金额和法律责任承担,许多当事人对责任划分标准模糊不清,甚至因此引发纠纷,本文将系统解析主次责的划分原则、常见情形及法律依据,帮助读者清晰理解这一关键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责任划分需基于以下核心原则:
主次责比例一般为 7:3(主责70%,次责30%),但特殊情况下可能调整为 8:2 或 6:4。
追尾事故
后车未保持安全距离:后车主责(70%),前车若无故急刹可能次责(30%)。
交叉路口碰撞
A车闯红灯,B车超速:A车承担主责(70%),B车次责(30%)。
变道引发事故
变道车未打转向灯:变道车主责(70%),直行车若超速次责(30%)。
行人横穿马路
行人闯红灯,车辆超速:行人主责(60%-70%),司机次责(30%-40%)。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
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电动车:机动车主责(80%),电动车若超速次责(20%)。
多车连环事故
首车急刹,后车连环追尾:首车若无责,第二车对首车负全责,第三车对第二车负主责。
:主次责划分需综合行为过错与因果关系,比例并非固定,建议驾驶员遵守交规,事故后积极取证,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权益。
(全文约7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