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寄语 / 正文

不知亡国恨,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25-03-22 02:14:17 寄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通过对歌女在亡国之际仍歌唱《玉树后庭花》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人民的苦难。

1.诗歌背景与创作《泊秦淮》是杜牧在游历秦淮河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歌女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D牧游秦淮,耳闻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2.“后庭花”的典故《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后庭花”成为了亡国之音的象征。

3.“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并非单纯的指责,而是对那些沉溺于享乐、不知国家危难的权贵和统治者的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实际是暗指那些在背后消费的权贵之人。

4.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牧的这首诗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5.历史与现实意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讽刺,更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沉溺于享乐、忽视国家大事的人的警示。它提醒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的命运。

6.诗歌的流传与影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讽刺、警示的典范,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