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口号 / 正文

典籍里的中国好词好句观后感 摘抄113句

2024-11-13 12:02:04 口号

1、本期节目的戏剧故事围绕屈原手中的“柑橘”展开。“橘子不止是屈原和楚怀王共同成长经历的一个见证,而且是屈原对那片土地、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的一种情感的隐喻,也是他对自身的一种期许。”

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其文曰,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释义: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5、解析:这句话出自韩信一文。

6、◎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7、◎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8、一个人能不能正确地分辨好话和奉承话,能否正确听好话,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

9、想人想得厉害的时候,也是淡淡的。像饿了许多日的人闻到炊烟,但知道不是自家的。

10、一部《周易》述天地之道,究万物之理,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

11、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1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放于利而行,多怨。

19、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20、长子李建中、二子李建元、三子李建方、四子李建木。

21、太康失国。夏朝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然而太康生性爱好打猎,无心过问朝政,百姓长期无人管理,后来东夷人后羿在太康又一次打猎的时候,阻断了他回国的路,并将他的家人赶出宫廷,至此,禹创立的大好局面就此混乱,太康的母亲用八个字总结了原因,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阐释了百姓的重要。

2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3、韩信幼时贫苦,为了养活自己,便去河边钓鱼,但鱼儿稀少,韩信经常饿肚子,河边有一老妇人,每次都给韩信一些吃食,韩信就在老夫人的救济下度过了最贫困的时间,后来韩信封王,首件事便是回到家乡厚待老夫人,并且赠送千金予她。

24、大家都熟知“逆耳之言利于行”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从不中听的话里汲取对工作、对自身修养有益的成分。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7、解析: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和体悟的人,都会知道历代先贤们对于德的重视和强调。

28、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蕲州城,中医药学家。幼时体弱多病且有目疾,十四中秀才,三次乡试未中。开始学医。学医难、从医难、著书难、出书难,中年丧父,但仍坚持逆流而上的决心和坚持。除《本草纲目》,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成年后,屈原立志辅佐楚怀王,要做一个贤能之士,一心想要强大楚国,追求“美政”。可后来,楚怀王因一心收复商於之地,先是听信谗言和挑唆,罢免了屈原“左徒”之位。后被秦国坑骗,与齐国断交。屈原为劝和,出使齐国。满怀希望的他回到楚国时,却遭到流放汉北。

31、所以,在做事情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擅长的部分做到最好,正所谓“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32、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33、二、上古伏羲

34、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这里的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和血脉延绵至今。打开典籍,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典籍的文字活起来,一起品读,《典籍里的中国》。

35、宽广的胸怀并不是说做到圆滑,也不是说任何事情不计较,而是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以一颗美好的心包容世间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6、人言可畏,强大的舆论能美化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3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8、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乱了方向。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的可能。

3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0、释义: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41、伏羲对于易道的朴素思考,源自“敬天爱人”四个字。敬天爱人,这正是此一方土地生民得以繁衍,文明得以赓续的根源,牢记这四个字便能不忘来处,明知去处。

4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4、朝轰然崩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势崛起。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正是因为商纣王残暴无度,刻民以奉君,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而周武王却心里装着百姓,想要将百姓解救于水火之中,赢得了民心,才以少胜多战胜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45、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待病人如至亲之想,是医者本务。

46、这句话也是提醒我们,在你没有全面和充分了解时,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7

4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8、《典籍里的中国》运用了“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传颂中国精神。演员们以身入戏,走近先贤们的传奇人生,重现他们的风骨神韵。通过情感爆发,“沉浸式”演绎隽永的典籍创作故事。

49、解析:此句可与上一句一起理解、感悟。《道德经》有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乃是人生的大智慧。

50、我们在入世的同时,绝不能放松自身品德的修炼,宁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

5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53、不学礼,无以立。

5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5、释义:人的欲望宛如深渊,如果执意前进,那将会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拥有的不知道满足,那便会连原本的也会失去。

5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57、其父李言闻,也是一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随其父学习行医,二人并肩逆行,精诚为医。不过李言闻终究逃不过光阴,与明嘉靖四十三年卒,留下了人参传、蕲艾传等。

58、范睢深以为然,次日便辞去秦相之位,不再插手秦国朝政。

59、释义: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6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61、《尚书》被称“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诵其以知先贤治政之本,以知朝代兴废之由,以知个人修身之要。当戏幕拉开,伏生带着她向我们走来。

62、释义:泰山之大,在于包容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于收拢所有的溪流。

6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4、释义: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5、受到别人恩惠,就要用心去报答。

66、游士蔡泽于是用此言劝范睢退出朝堂,这样尚且还能当个富家翁,若是贪恋权位,恐怕大祸临头。

67、李时珍综合百家书籍,集成历代本草,以纲目分之,总标正名为纲,又附释名为目,以纲为举,次以集解、辨疑、正误为辅,列出各药物的形状附以气味、主治和药方。

68、就好比一张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但非得给它放上50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怎么样?

69、不迁怒,不二过。

70、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部《周易》囊括宇宙,以哲理性的总结和思考揭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事同一和谐的独特认知,启迪涵盖万有的深邃东方智慧。

7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3、欲成大事,须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74、实际上,社会很现实,人们也更现实,这是不可回避的。在你位高权重之时,门庭若市是正常的,而当你一旦失势,门前冷落也是正常的。

75、亨利的刎颈之交读后感。

76、这篇小说主要是讲一种作者眼中的友情,写的是真诚的、纯净的友谊,在两个男子共追一个姑娘的过程中可敬、可笑又可爱的表现,稍含调侃地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质,歌颂感人至深的真挚友谊和善良人性。

7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0、释义:轻飘的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堆很轻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

8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2、怀平生夙愿,查历代典籍。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

83、背景:以人为本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的历史。读《书》可以让我们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8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9、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0、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91、伏羲当年,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下天地之道,蕴藏于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中,留于后人领悟。

92、金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3、解析:孟郊曾在《赠裴枢端公》中写道:“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94、智者,会“止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愚者,被欲望操控,永远不知足,其最终的下场只会引发祸端。

9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9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9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9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00、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早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1、相传,《易经》诞生于商周之际,是周文王所作,反映了周文王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德行。当时,周文王是商朝诸侯国的一个国君,后世记载他以仁德治国,遍寻天下遗贤。

102、一、识读《周易》

103、过,则匆惮改。

104、这一期是讲的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105、范睢助秦蚕食东方六国,并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在长平之战又献离间计,使得白起大破四十万赵军。

10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7、典籍里的中国开场白

108、《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和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109、对一个人的判断,舆论不一定可靠,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110、汉文帝听闻山东的伏生可讲学《尚书》,派晁错前去受教。

111、解析:鸿门宴上,众人欲助刘邦逃走时,刘邦顾虑到没有向项羽行辞别的礼,樊哙就对刘邦说了这句话。

112、屈原和楚怀王从两个爱吃橘子的孩子,成长为踌躇满志的少年,就像是并肩生长的两棵橘树,想为家国开花结果……可惜,最终一个自沉汨罗,一个客死于秦。

11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