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写不好?多半是选材出了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文笔,没有合适的材料支撑,文章也会显得空洞无力,如何从生活中挖掘出既独特又动人的素材呢?选材并非难事,只要掌握几个关键原则,你也能轻松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线,许多同学为了追求“新颖”,编造一些离奇的故事,结果往往漏洞百出,反而让文章失去可信度,有同学写“捡到巨额现金后归还失主”,但细节经不起推敲,老师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真实的故事哪怕平凡,只要情感真挚,也能打动人心,比如写“母亲深夜为你热牛奶”的小事,远比编造“勇救落水儿童”更易引起共鸣。
独特性则是文章的闪光点,举个例子,如果写“我的老师”,大部分同学会写“老师带病上课”或“耐心讲解题目”,但如果你写“老师用一首诗化解班级矛盾”,瞬间就能脱颖而出,独特性来源于细微的观察和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奶奶做菜时哼的方言小调,或是父亲修自行车时专注的神情,这些细节看似普通,却是你独一无二的财富。
从生活中挖宝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最易被忽略的宝藏,建议养成“每日一记”的习惯,记录那些让你情绪波动瞬间:比如考试失利后朋友的悄悄鼓励,或是一场暴雨中陌生人共享的伞,这些素材自带情感温度,稍加打磨就是好故事,不要总盯着“大事件”,小事反而更易写出细腻感。
向阅读借灵感
读书是间接积累素材的捷径,比如读《草房子》时,可以学习作者如何用乡村孩子的游戏展现纯真;读《背影》时,注意朱自清如何用“买橘子”的细节刻画父爱,你甚至可以化用名著素材——比如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心态变化,类比自己克服挫折的过程,但切记:不可抄袭,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用想象点亮平凡
在真实基础上适当艺术加工,能让文章更生动,比如写“校园的梧桐树”,可以赋予它守望者的形象,记录它见证的欢笑与泪水,但想象必须合理,比如不能把教室里的粉笔想象成“魔法棒”,而要符合生活逻辑——粉笔屑像雪花,染白了老师的头发”。
最后提醒:好素材永远藏在真实的生活里,学会观察、记录和思考,你的作文自然会告别“无话可说”的困境,就像画家需要写生,作家也需要从生活中采集火花——下一次提笔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有哪些瞬间让我笑了或皱了下眉?”答案,或许就是一篇优秀作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