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历史时刻与深远意义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中国,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42年的殖民统治,成为继香港之后第二个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领土完整的进一步实现,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增添了重要篇章。
澳门的殖民历史始于1557年(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货物”为由逐步占据澳门,并通过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其“永居管理权”,但中国历届政府均未承认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地。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非殖民化浪潮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解决澳门问题被提上日程,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后,新政府承认澳门非殖民地,而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领土”,1986年,中葡两国启动回归谈判,最终于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确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
1999年12月19日晚,中葡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举行,葡萄牙总统桑帕约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午夜时分,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致辞中强调:“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宣誓就职,承诺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方针。
回归后,澳门依照《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权,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门发展,包括:
澳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速推进,助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作为“中葡平台”,澳门在“一带一路”中扮演桥梁角色。
澳门回归不仅是领土的回归,更是人心的回归,25年来,澳门同胞与祖国同心同行,用繁荣稳定诠释了“一国两制”的生命力,这一历史时刻,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