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有的人登楼他是悲观的,有的人他是乐观的?大家可能没有想过,但是却又很容易想到。
2、欧母欧阳修之母郑氏,四大贤母之一,含义为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3、有明一代,有哪些民族英雄?
4、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无所不在的。
5、庙里的老火头僧很佩服他的精神。
6、几十年后,有一天,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了一张纸条,让来人交给长老。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
7、范仲淹“断齑画粥”给我们的启示
8、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虽然是新旧不断更替,但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以及其或长或短的统治,都离不开对民生的关怀。
9、《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正是因为这股“倔强之气”,若干年后,范仲淹不仅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在文坛上堪称一代宗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传颂!
10、范仲淹赶忙放下书,一路追来,又好奇心起,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他将石板掀开,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家里又那么穷困,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
11、抗击倭寇的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和抗击鞑靼的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等都算得上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12、范仲淹当年曾读书的醴泉寺
13、一、春风得意的白居易
14、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过度在意你有多么不堪,多么无能,不会在意一个小角色,一个跑龙套的,他们在意的只是强人的吃喝拉撒。你的自卑只会让你更加不堪,更加无能。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心境确是由自己掌控。一个不以己悲的心,是积极的象征,它能给你带来潜意识的力量。
15、等到春天来了,天空明亮,波澜平静,上下天光,化为一色;沙鸥飞翔,锦鳞游泳;岸边绿草芬芳,郁郁青青;湖面长烟飘荡,高空月光皎洁;渔人对唱,此乐何极!
16、这些都是因为本质上没有明白不以物喜是怎样心境,过于依靠自己曾经成就,仗势欺人,败性败德。
17、北宋僧人释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曾记载过一则名为“断齑画粥”的典故:范仲淹少年求学的时候,因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他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18、放在当今,可以理解为你一直身处逆境,长期不见天日,这时候的内心是低迷、痛苦的,抑郁、孤独是这些人的典型心境。当他们看到悲景,看到失败,他们会失望迷惘。
19、最典型的就是马云对于自己学校的个人看法,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学校而自卑过,也没有因为自己失败那么多次而自卑过,反而是这些不顺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20、欧母郑氏-欧阳修母亲
1、亏得李绛这番话,才熄灭了唐宪宗的怒火,重新信任白居易。
2、不以己悲的理解、典例
3、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历代封建统治。
4、范仲淹"日作粥一器,分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整数茎,入小盐以啖之",每天煮一锅粥,放凉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
5、爱新觉罗·福临
6、他煮好粥以后,让粥冷下来凝结成块,然后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
7、看到题主这个问题,今天我又重读《岳阳楼记》,发现了一点新东西,有了新的感悟。一篇中等篇幅的文章,坚持看到结尾,我相信一定会给你启发:
8、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9、图为:长山县醴泉寺,当时范仲淹在寺中刻苦攻读,昼夜不倦,他"画粥断齑"、"窖金遗僧"、"昼夜苦读"的故事发生这一时期。
10、谏言上达后,唐宪宗却拒绝了。唐宪宗的拒绝,不是拒绝白居易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是实在有苦衷,朝廷虽大,文臣武将虽多,但竞没有他所能信用的人,不得已才用了宦官吐突承璀。
11、孟母仉氏-战国时孟子的母亲
12、一边作诗,一边进言,诗名大了,谏名大了,两名如双翼齐飞,将白居易托成了大名人。
13、但是今天咱们问题中说的一句俗语“家有三样,日子兴旺指的是哪三样呢”今天我就结合着现在的农村生活情况来讲解这句俗语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14、范仲淹曾遇到一位相士,问道:「你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你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那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15、范仲淹曾在《齑赋》中如此描述当年吃的腌菜“齑”:
16、束之高阁应该说是一种信号,表明唐宪宗已多少有些反感白居易的谏。可白居易无视这信号,仍然一如既往地谏。
17、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后,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可以看出,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
18、仁宗朝是大宋人才大爆发时代,超过一半的人才都出自仁宗朝。有贤相名臣,有文学大儒,有名将,还有各种思想家,科学家,可谓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
19、在唐宪宗拒绝后,幸得许多官员达成了共识,一致起来反对,才迫使唐宪宗将吐突承璀改为宣慰使。
20、其实,唐宪宗对白居易的重新信任,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心中的芥蒂并没化释。不久,借着提升的理由,让他离开了谏官之职,去做东宫官员。
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竭尽全力继承了周公思想中仁的成分,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应该实行德政,孟子则进一步强调人性本善,明确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2、才思敏捷的范仲淹细细一想,拱手回曰:“妙哉,妙哉”,接着便道出了谜底。 那长老频频点头,笑道“尔可出山求仕了。”
3、事实上,白居易写这首诗时,不仅体衰多病,还有一生的挚友元稹去世所带来的痛苦,读后让人心疼。
4、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更是旗帜鲜明地强调兼爱、非攻、尚贤、尚力,尚同等一系列主张,充分代表了当时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代表的下层老百姓的利益。
5、译文大意是: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6、【以下是一组连环画《范仲淹“划粥断齑”》:】
7、第三样“家庭有正业”
8、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9、三、自我放逐的白居易
10、北宋名臣范仲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其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光耀千古,永为后世敬仰。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浩然正气,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被后人千古传诵。
11、自此以后,白居易开始了他在宦海沉浮的生涯。一会儿被调回中央,一会儿又被贬到地方,直经历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五朝。沉浮的原因,还是他要说话、要上谏,不断地得罪君主,得罪宰相,得罪同僚。
12、白居易的后半生是在痛苦中度过的,为了减轻痛苦,他亲近了佛门,与和尚为伍,以释典为伴,常数月不食荤,自号“香山居士”。
13、此据白居易给元稹的自传性的信函:“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莱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
14、早晚各取两块放凉的粥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这就是“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
15、阴雨不断,整月不见天日,阴风呼啸,污浊的大浪前仆后继;阳光、星光暗淡,商客不能通行,船只不能航行;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给我的感觉就是环境恶劣,氛围压抑。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登楼的时候就会怀念家乡,忧谗畏讥,悲伤流涕。
16、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白居易的这首《秋雨夜眠》:
17、岳母-岳飞之母姚太夫人
18、二人踏着黄昏暮色,来到翠竹苍苍,巨石错列的反园,长老略事沉吟,又制字谜一则:“竹林高高留僧处。”
19、也许你不信,但是我相信。
20、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同学中有个南都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埋头学习只吃点儿粥,却不以为苦,觉得很稀奇。
2、这一点也是家庭和睦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想必大家近几年都遇到过很多因为婆媳关系不和而导致整个家庭的关系不好,可想而知如果婆媳两人能够和睦相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更是难得可贵,毕竟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
3、范仲淹曾写过一首《齑赋》:“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4、范仲淹断齑划粥连环画:
5、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白居易坎坷起伏的一生:
6、为什么会感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评价他: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只有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
8、“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9、班昭-东汉史学家
10、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1、这里所说的正业就是指不能不务正业,因为如果一个家庭如果整天好吃懒做或者是不劳而获,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没有兴旺的可能,但是如果一个家庭勤奋积极用自己的双手不辞辛苦的创造财富,那么这一定是兴旺的家庭。
12、李绛劝解说:“白居易能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地谏,正是因为要报答陛下的提拔之恩。陛下欲开谏诤之路,就不该阻止白居易上言。
13、成年后,范仲淹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一位家境优渥,和他相交甚笃的同窗,见其生活困顿,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范仲淹虽然十分感激,但他却再三谢绝道:“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粥就再也吃不下了,那怎么能行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一个人最为难得的便是认清自己,我们永远无法依靠别人的帮助过好自己的一生。
14、▲在一清二白、一无所有中,品尝出了整个世界的滋味。
15、从文艺复兴以来,在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基础上,西方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一场又一场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中,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16、仁宗时也是名将辈出,曹彬之子曹伟,“面涅将军”,狄青,开创种世家族的种世衡,还有杨家将的后起之秀杨文广。
17、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8、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北魏和隋唐的均田制,以及明朝的休养生息政策,都是统治者关怀民生,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新政权建立之初的老百姓,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正是靠着历代统治者的轻徭薄赋,以及与民休养生息,才换来了历代封建王朝的每一个治世。
19、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时,除了留下“断齑画粥”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传说:
20、于谦,明朝名臣。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当时明朝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是他以一人之力生生把将要亡国或有可能成为南宋偏安一隅的明朝拉了回来,保住了明朝的完整。要不是有后来的近500年来第一人的王阳明,那于谦真可以算得上朱棣夺帝后的明朝第一人。
1、这首诗主要刻画了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但具体表达的却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寂寞,以及政治上的心灰意懒。
2、第一样“婆媳和睦”
3、范仲淹年少时在山东长白山醴泉寺勤苦读书,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后来,范仲淹游学于河南应天府书院,「五年之中未曾解衣就枕,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仲淹不苦也。」
4、说到唐代诗人,若首选二人,必提“李、杜”;若以三人行,当加一白居易。可“李、杜”分别有“诗仙”、“诗圣”的尊号扬于海内,可白居易却没有。其实,白居易有尊号,非但有,且一人同时占了两个:“诗仙”与“诗魔”。
5、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也是吟唱酬答的诗友,人并称为“元、白”。为了好友,更为了伸张正义,白居易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连续出来直言极谏,说元稹遭贬有“三不可”:从此无人再敢弹劾权贵亲党,从此无人再敢与宦官抗争,从此无人再敢揭露方镇的罪恶。可白居易的疏表被唐宪宗束之高阁。
6、白居易的谏,从外围政治逐渐谏到核心政治,从官场现象逐渐谏到官场黑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他的谏,逐渐引起了唐宪宗的不满。然他不顾君主的不满,还是义无反顾地谏。
7、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 谜底:“等”字。
8、这里的明朝民族英雄应该说是汉民族的英雄。有明一朝,民族英雄是很多的,如果算上元末明初的就更多了。
9、这位学友看他常年吃粥,就送一些美食给他。
10、顾况为人自负,眼睛长到了头顶上,对后起之秀的文章,一直不屑顾。然当他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竟亲自到门口去迎接,并盛赞道:“我以为文章道统将断绝,不料今得了继承人。”
11、吐突承璀虽被改为宣慰使,但实际上,还是成了征剿王承宗的最高统帅。仗打了好长时间,结果却是得不偿失,并启开了回纥、吐蕃窥视之门。为此,白居易又连着谏了两次,请唐宪宗停止用兵。
12、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的生活是"凌晨一通舞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在六经寻乐"。范仲淹读书心无旁骛,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去观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坐诵如旧,同学非常好奇,问他怎肯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他回答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
13、而启蒙运动,则深深地受到了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们,在给中国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带到了西方,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系列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把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融会贯通,从而把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14、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15、过了几天,同学发现送给他的食品并没被吃掉,很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意送你食品,而你却不肯吃,这是为什么?”
16、一个家庭能否有大的发展这完全决定自己的子孙如何,如果子孙是一个不孝的孩子,那么这个家庭就算是在富有,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别说家庭兴旺了,因为只有子孙识大体才能带给这个家庭希望。
17、马云失败了那么多次,他没有放弃,源自于他骨子里有永不放弃,和不以己悲的独特魅力。
18、第二样“子孙孝顺”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告子下》。
20、很简单,仕途上的失意,政治上的心灰意冷,使得白居易后半生在痛苦中度过,为了减轻痛苦,只能是纵情声色来麻痹自己。一个人一旦所信奉的东西破灭后,带来的只能是自暴自弃的昏昏度日,这样的人历史上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