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签名 / 正文

庄子人生境界名言名句 精选100句

2024-08-11 17:00:34 签名

一、庄子人生境界名言名句摘抄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2、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4、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5、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庄子语录#

6、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7、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9、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10、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11、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解】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12、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3、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14、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6、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7、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8、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1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20、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二、庄子人生境界名言名句大全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2、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意思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未来的世界是不可期待的,而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无法再追回了。因此,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时光,才是明智的选择。

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4、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精神上的麻木和愚钝。当一个人的心已经死了,他就跟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

6、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9、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1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3、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14、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庄子学派。庄子的经典名言有很多,下面列举六个:

15、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6、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7、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18、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解】真朋友不言利。

20、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三、庄子人生境界名言名句有哪些

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3、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4、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译解】: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解】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9、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10、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1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12、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1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15、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6、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17、“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8、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19、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20、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四、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3、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6、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7、“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9、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

11、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4、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17、天地与我并生,这句在庄子看来,天地与自己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只不过都是宇宙万物中的一部分。而这句更有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一个人过于看高自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很不一般,很非凡,指个人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18、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1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20、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五、庄子的人生境界感悟

1、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4、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6、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7、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8、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9、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1、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13、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4、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5、这个过程的最后结果就是无所待,达到庄子所说的超越了人间的功利和欲望的逍遥的境界。所以,人生是从有所待到无所待进化的过程,你掌握了无所待,你就能成为庄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

16、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17、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臵之民。《刻意》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19、万物与我合一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珍惜大自然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大到一些动物,小到一些花草树木。也只有把这些有什么的生物、动物当作跟自己一样,有着生命,去珍惜他们的生命,尊重他们的生命。

20、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