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枫桥夜泊》
2、“江枫渔火对愁眠”仍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夜泊枫桥满怀忧思,与“江枫”、“渔火”对坐无眠。江边秋天的枫叶和渔人生的篝火,由于其鲜红的颜色,在漆黑的夜晚中显得鲜明而突出。
3、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写诗人的感觉世界。“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
4、《枫桥夜泊》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6、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原文:
7、全诗共二十八个字,便有十七个字是对景物的描绘,看似景物的堆砌,仔细分析却是诗人运用“借景”的手法,通过对“月落、啼乌、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的描绘,抒发诗人一种朦胧的忧伤情绪。
8、江枫渔火对愁眠。
9、好物,超值好物热卖,上淘宝,放心购!
10、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1、首联“月落乌啼霜满天”,诗人通过“月”“乌”“霜”几个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朦胧清冷、“苍凉欲绝”的意境。“月落”点明时间的流转,上半夜是有月的,下半夜是无月的。“月落”的一瞬间,原本被月光所洒照的大地,突然陷入黑暗中。鸟儿被瞬间的黑暗所惊扰,发出惊慌的啼叫。此时,天地间弥漫着一片肃杀寒冷之气。
12、淘宝热卖广告
13、最后说动静结合。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诗人不仅做到了动静结合,而且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动动结合与静静结合的艺术。你看,“乌啼”停歇不久,诗人刚刚入眠,“夜半钟声”就“当当当”地响起来,声声入耳。
14、再说有声。虽然只有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但这突然而来的钟声却惊动了将睡未睡或惊醒了刚刚入睡的诗人。
15、有声有色,声色互衬。先说有色。全诗写的是江南深秋独有的夜色:月亮之色、乌鸦之色、夜空之色,以及枫树与渔火之色。
16、姑苏城外寒山寺,
17、《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8、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19、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中静态景物有江枫、姑苏城、寒山寺、桥。动态景物有月落、乌啼、霜满、渔火、船、钟声。
20、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1、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是一首举世公认的抒发孤舟夜泊、通宵难眠之羁旅愁怀的千古绝唱,表现诗人落榜后的失望、落寞、愁苦和郁郁不得志的心态。
2、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3、一、原文:《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枫桥夜泊》中,让诗人思乡的诗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
5、夜半钟声到客船。
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更能体现作者孤单忧愁的思想感情。
7、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8、月落乌啼霜满天,
9、不是四句话,是首优美的诗,描写寒山寺优美静谧。
10、“霜满天”是虚写,白霜满天的情景并不是作者的真实所见,而是出自于作者的想象。霜一般都是凝结在地面上或物体上,而不会弥漫在天空中。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想借霜的弥漫,突出环境的寒冷和内心的惆怅伤感。通过这样的虚写,使得霜气实体化,读者更能够真实地体会到一股寒冷压力的笼罩,无法躲避也无法消除。诗的起句就为全篇定下了幽寂、清冷的调子,这和诗人失落、愁闷的情绪不无瓜葛。
11、残月、乌啼与满天的飞霜固然构成了作者复杂烦忧的心绪,那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更像重锤般撞击他的心灵。
12、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13、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14、相比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后半篇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夜半时分,人的听觉对外界事物景象的感受已升居为首位。
15、“夜半钟声到客船”,夜深了,月亮已经落下去,满天飞霜、万籁俱寂。但传到作者耳膜的却是寒山寺那沉闷的钟声,这更使诗人联想到“青灯古佛、暮鼓晨钟”的单调枯燥的僧侣生活。
16、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愁”!这就是诗人集中抒发的情感。而诗中除了明明白白写出的“愁”字之外,出现在读者眼前与耳边的,都是围绕这个“愁”字而来的形象和声音。勾起诗人对过去、对将来极其复杂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只能使他愁上加愁,这愁恐怕连“客船”都难以载得动呀!
1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19、先说有动。“月落”是动,是说月影在移动;而“乌啼”与“夜半钟声”也是动,不过说的是声音的传播。
20、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最后说声色互衬。如上所述,秋夜的颜色是凄冷而寂静的,而“夜半钟声”一下子不仅惊动了诗人,而且撕裂了凄冷而寂静的夜景。这钟声不仅没给秋夜带来些许生气,更没给诗人带来丝毫的慰藉;恰恰相反,它响过后,只能使秋夜更加凄冷与寂静,使诗人愁从衷来,彻夜难眠。这就是声中有色,色中有声。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写的是江南深秋夜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
4、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不能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6、张继《枫桥夜泊》
7、再说有静。“江枫”与“渔火”是静,“寒山寺”与“客船”也是静;不过,前者是形容景致,而后者则是显示处所。
8、江边红艳璀璨的枫叶、江上富有画意诗情的渔火,在荡漾的碧波上闪烁,这是诗人刻意描绘的夜景。但面对如诗如画的景致,诗人却没有一丝欢愉,反而令他郁闷的愁绪更加浓重。
9、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