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迎来了民法典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以下是关于2020年民法典草案的详细介绍。
1.民法典的基本规定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
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2.民法典的编纂过程
民法典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展现了民法典立法的广泛参与。3.民法典的结构与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
第一编总则包括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内容。
第二编物权涉及物权的基本概念、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第三编合同包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内容。
第四编人格权涉及人格权的基本概念、人格权的保护等。
第五编婚姻家庭包括婚姻、家庭、收养等内容。
第六编继承包括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
第七编侵权责任涉及侵权行为、责任承担等内容。4.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自起施行。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里程碑。5.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助于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2020年民法典草案的颁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它不仅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在民法典的指导下,我国将不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