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灾”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毁灭性、致命性的灾难,其形象地比喻水漫过头顶,意味着灾难严重到无法承受的程度。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造成极大损失或破坏的灾难性事件。
灭顶之灾,汉语成语,拼音:mièdǐngzhīzāi,指水漫过头顶,比喻毁灭性的灾难。出自《周易·大过》:“过涉灭顶;凶。”译文:从水上经过被淹没,不吉利。
《周易·大过》:“过涉灭顶;凶。”这句话描述了从水上经过却不幸被水淹没的情景,后来人们用“灭顶之灾”来形容极其严重的灾难。
1.毛泽东《论持久战》: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2.这场洪水给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家里的财产都被毁了。
3.这次地震是一场灭顶之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火上浇油:比喻在别人已经很难过的时候,再去增加他们的痛苦。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屋漏逢雨:比喻不幸的事情连续发生。-转危为安:形容从危险转为平安。
化险为夷:指化险阻为平坦,从困难中找到解决办法。
柳暗花明:形容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与“火烧眉毛”的区别:两者都比喻特别紧迫、危急,但“火烧眉毛”多偏重在势态时间非常危急、紧迫,多为口语;而“灭顶之灾”偏重在事情急迫、迫近,多用于书面语。
可以将“灭顶之灾”联想成头顶被压得崩塌,形象地表示灾难严重、无法承受的意思。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灾难事件来加深记忆。
“灭顶之灾”是一个极具形象的成语,用以形容灾难的严重性和毁灭性。通过理解其出处、用法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并在实际应用中恰当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