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
疱疹(Herpes)是由疱疹病毒(Herpesviridae)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皮肤病或黏膜感染,主要表现为簇集性水疱,可能伴随疼痛、瘙痒或发热,疱疹病毒家族庞大,但人类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
单纯疱疹病毒(HSV)
- HSV-1:主要引起口唇疱疹(如“上火”起泡),也可通过口腔-生殖器接触导致生殖器疱疹。
- 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发生殖器疱疹,属于性传播感染(STI)。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初次感染引发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复发为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
疱疹的症状
不同疱疹病毒引发的症状各异:
-
单纯疱疹(HSV)
- 口唇疱疹:嘴唇周围出现小水疱,破溃后结痂,伴随刺痛或灼热感。
- 生殖器疱疹: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水疱、溃疡,可能伴随排尿疼痛、淋巴结肿大。
-
带状疱疹(VZV)
- 单侧身体(如胸部、腰部)出现带状分布的疼痛性水疱,可能遗留神经痛(尤其老年人)。
传播途径
疱疹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 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接触患者的水疱、唾液(如接吻、共用餐具)。
- 性接触:HSV-2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
- 母婴传播:孕妇分娩时可能将HSV传染给新生儿,导致严重感染。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医生通常通过症状和病史判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培养或PCR检测。
-
治疗
-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 止痛药:带状疱疹患者可能需要加巴喷丁等缓解神经痛。
- 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注意:疱疹无法根治,病毒会终身潜伏,但可通过药物控制复发。
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不触碰他人疱疹伤口,不共用毛巾、唇膏等个人物品。
-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生殖器疱疹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
- 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如Shingrix)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可预防或减轻症状。
常见误区
-
“疱疹=私生活混乱?”
HSV-1可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亲吻儿童),感染≠道德问题。
-
“疱疹会自愈,不用管?”
不治疗可能加重症状或传染他人,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患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疱疹虽常见,但科学认知和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保持良好免疫力、注重卫生习惯,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字数:约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