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饭三吐哺”
2、出自《诫子书》。【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5、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三国·诸葛亮
6、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过一段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物有异类,形有同色。
8、“玉不琢,不成器”
9、劝农业,无夺其时。
1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诸葛亮说的关于志向经典名言,本意是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11、“非淡泊无以明志”
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14、【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15、“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7、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8、出自《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1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20、“此孝之大者”
1、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2、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看淡眼前的利益就不会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静下来学习就到达不了更远的境界。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位卑未敢忘忧国。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出自《将苑·自勉》【译文】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贤人则推崇地道,而有智慧的人则效法古代的立身之道。
9、《颜氏家训》
10、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袁氏世范》
13、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1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5、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7、今天读来仍有其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如何立志高远,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一个人必须要努力学习,撑握知识夲领,而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人如果疏于学习,不学无术,必将贻误终身。学习是件艰苦的事,必须要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研读,不能浮躁,一知半解。一个高尚的人,必须要有学养修养,同时还要俭以养德。
18、——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9、诸葛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4、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5、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8、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9、志不强者智不达。
1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11、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诸葛亮用下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5、诸葛亮的《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0、出自《后出师表》。【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生,直到死为止。
1、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人要志向远大,志存高远。
4、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5、中国十大知名家训:
6、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8、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生于富贵,长自深宫。以此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
9、欧阳修的《诲学说》
10、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11、淡泊文训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之“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要去追求虚名和势利,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不被各种诱惑和艰难所困扰,才能达到高远的目标。
12、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18、答:《诫子书》是先贤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他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1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
3、志当存高远。
4、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5、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如何立志高远,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一个人必须要努力学习,撑握知识夲领,而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人如果疏于学习,不学无术,必将贻误终身。学习是件艰苦的事,必须要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研读,不能浮躁,一知半解。一个高尚的人,必须要有学养修养,同时还要俭以养德。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我们可以将它看作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这些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13、颜氏家训: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4、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15、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6、……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1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19、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