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富民强普天同乐昂首阔步六畜兴旺。
2、尧舜的光天化日,国泰民安,是古代帝王政治的典范。
3、國家不大,老百姓稀缺。即便有很多的器材,大家也没去用它。不许老百姓用去探险,都不向远方转移,即便有车子和船舶,也没有人去乘座;即便有武器武器装备,也无从去应用。要使老百姓再次应用古时候结绳记事的方式,吃得很甘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舒适,考虑于原来的风俗人情。相邻世界各国相互之间望得见,鸡鸣狗叫相互之间听见,可是大家直至老死,都不相互之间来往。
4、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5、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6、成语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7、这句话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强,相信未来会更好。
8、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9、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10、翻译: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1、翻译:可以看出当时的君主贤明,臣子贤良,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是有原因的。
12、翻译: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13、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尽管经历了动荡和困难,但国家的山河依然存在,国家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句话传递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对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宁的期望和祝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国家和人民都能够坚守信念,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国泰民安的目标。
14、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15、政通人和[zhèngtōngrénhé]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16、今日的中国,国富民强,连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17、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18、珠穆朗玛龙头杨,万里长城龙脊梁;长江黄河龙血淌,炎黄子孙龙骨壮;国富民强龙气旺,华夏神州龙故乡;龙的传人龙胆量,龙年新岁降吉祥!
19、物阜民安[wùfùmínān]物产丰富,人民安乐。阜:盛多,丰富。
20、太平盛世的近义词:国泰民安、歌舞升平、海晏河清。
1、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2、翻译:黄河的水澄清,大海风平浪静。四时和顺,五谷丰收。
3、意思是说疆土雄伟安定,大好河山壮阔辽远,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题目中问到的这两个成语都是从古代汉语语境沿用至今的,多用来形容太平盛世图景。
4、人口素质要提高,人口数量要减少。集中精力下一代,轻松幸福无烦恼。聪明伶俐看先天,优生优育是关键。中华民族要富强,孩子一定要茁壮。中国人口日,国富民强时!
5、太平盛世的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讲到今日之下,大爷,你生在这太平盛世,又正当有为之年,玉食锦衣,高堂大厦,我合妹妹两个,虽道不算美人,且幸不为嫫母。
6、泰:平安,安定。
7、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和安全,就必须国家安泰,老百姓安居乐业,风雨调和,实际上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一个和平年代的国家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一种景象,实际上做为老百姓就需要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当中。
8、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9、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好在这些年,年年都有好收成。真真是人寿年丰,喜事重重。”
10、成语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11、太平盛世的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2、在战争年代,人民想过上国泰民安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13、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孔子对那时候的社会发展不满意,并抵制那时候政冶创新,他怀恋着远古传说的社会发展,觉得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给大家产生了痛楚。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发展。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发展大约的模样是:
15、上边的这一段文本便是国泰民安的大约含意,这一四字成语来自《老子》,全文是“甘特色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明幸福美满、稳定。
16、国富民强是多少代中华儿女的夙愿,如今终于实现了。
17、国泰民安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18、依靠别人总不是办法,要想国富民强,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力更生。
19、依靠别人总不是办法,要想国富民强,惟一的办法是耳视目听。
20、国富民强意思是国家和人民富足强健。
1、山河远阔,国泰民安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指国家疆土辽阔、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形势安定。用来形容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这句成语常用来表达对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祝愿或描述国泰民安的局面。
2、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3、用国泰民安造句:
4、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5、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