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品方面,刘瑜著有《民主的细节》——这是一部美国政治观察专栏集,于2009年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图书。此外,她还创作了小说《余欢》,以及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这些作品展示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从学术探讨到文学创作,刘瑜用自己的文字与读者进行深刻的交流。《送你一颗子弹》的作者是刘瑜,2000~2007年曾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2007~2010年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2010年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读《子弹》真的被惊艳到了,跟很多人推荐,后续又读了她的政治随笔以及小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其实第一眼见到这书的封面时,我很疑惑。《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上海三联出版社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好看的励志书籍推荐介绍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上海三联出版社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就像刘瑜所说,在辽阔的世界里,你有多谦卑,你就有多快乐。活着本来就是简明,安静和值得尝试的。《送你一颗子弹》里有一段很喜欢的话说,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某个瞬间,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这个圈子格格不入;觉得跟别人相比,自己的人生简直不值一提;觉得自己其貌不扬,性格也不讨喜,连特长都不知道是什么;觉得活着活着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那类人……那种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让人忍不住开始对自己和世界产生怀疑,甚至陷入自怨自艾的漩涡。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干一行,爱一行。我被吓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呢?我,我自己,简直是干一行,恨一行。人家生产出的东西还可以给别人穿给别人吃,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是用来给自己评职称而已。 这段时间太忙了。重估并不一定意味着否定,重估意味着审视和追问、意味着从传统、从权威、从成见、从经从集从他人那里收复自己的头脑,对每一个塞给自己的信条问“为什么”。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
它让人心平气和,它让你谦卑,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就算笑得甜蜜,就算有过无关痛痒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他端详、雕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只要你像尼古拉的父亲所提醒的那样,不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发掘他们的动人之处。她们在乎礼物、在乎电话、在乎每一个纪念日,这些我都不在乎。我的要求多么卑微啊,我的要求多少贪婪啊,我要的是一个知己。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而已。第10章:谈摆脱黑格尔以为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其实人生亦复如是。人生的悲剧更在于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舍,便无所取。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走向那里,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缘分”。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第一天开始,你就知道。就算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有过无关痛痒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大多数读者看本书是有所期待的,想一窥大神刘瑜所谓的子弹威力,想看看大神对政治学的观点,想看看大神是否能以生活窥视深渊。然而,我想他们都会失望,刘瑜只是刘瑜,一个人,她也有另外一面。看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幽默、犀利,有深意!现摘录其中部分自己认同的或者深有同感的语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什么样的生活“自然”呢?除了上学考试工作结婚生小孩,似乎也没有别的出路。百度了是刘瑜《求婚》中的片段,而《求婚》,正是《送你一颗子弹》中的一篇:或许这段小字一语中的,恰好切中我当时的情思,以至于我从未觉得哪种表达能比它更有感染力。读书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过,因此迅速上网订购了一本。后来才知道刘瑜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而她的这本豆瓣评分高达6。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如同透过活性氧与空气的子弹,安装着生活的快乐与聪慧恍然打中了我心。刘瑜做为社会发展第三性别的社会学女博士,在备受新时代文明的冷言冷语下风趣的吐槽着学术研究,政冶,生活。以一个小女人的心态絮叨吐槽着无关紧要的琐事,思索着世界形势意识形态工作的大事儿。
或许,这正是她的《送你一颗子弹》备受身处困顿惶惑之中的学生一族推崇的原因。自从《子弹》出版后她从未打开此书看过一次,刘瑜坦言。读者的热情完全与她对自己文字的自信程度成反比:“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每一本好像都只是加深我的羞愧,仿佛每一次出版都是对某种神圣之物的亵渎。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除了上学时候要求必须朗读并背诵的文章,很少有书能够让我在读了一遍就记下很多书中句子。也很少有书能让不喜欢动笔的我特意拿一个笔记本摘抄片段。从她的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真诚坚强独立自由的女人的喜怒哀乐,她可能在政治观点等上与许多人不同,但无疑刘瑜是可爱的、坦诚的、善意的,她的那些细碎的话语感染了我,我相信许多人会有同感。在阅读《送你一颗子弹》的过程中,我愈来愈明白普希金试图表达的,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宁静。这本书是刘瑜成长过程中的记录,所以不成熟的思想很多也很真实。比如她对自由主义的政治形态无条件喜欢,甚至对美国左派给以“对渴望M的人,不S一下他,他就不会消停”的评价。其实,民主的优势恰恰在于一种思想无法统治全部社会阶层---总要有个声音是反对的,而且你还要重视。
这本书没什么主题思想,甚至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刘瑜女士在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九年写出的带着个人见解的博客比较合适。不与世无争,不自怨自怜,不自暴自弃,不不自信狂妄自大,不孤单不寂寥,温暖和自信心的生活,这不仅仅是我还在书里寻找到的人生,大家应当把生活过的跟书中一样太阳随意,充斥着温暖和勤奋。读到最后我终于明白送你一颗子弹作为标题的意义。(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生丰富、多面的生活记录。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思考,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剖析。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从而获得对生活的新认识和启示。本书《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的随笔文集。看了豆瓣的评论,有一星,也有五星,纵观评论来看,有这样两类。《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上海三联出版社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大到制度,小到老鼠。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为您详细介绍了送你一颗子弹刘瑜和送你一颗子弹作者简介的知识。如果你需要帮助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