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之抗衡。”
2、夏之三清山,他总是极力向你展示着他的美,任那沧海桑田,时光流转,我只愿在这仙境中沉醉,和对的人,尽享怡情自然的洒脱。
3、“五岳归来不看山”下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
4、登临黄山,畅享天下奇景!
5、黄山白猿千年物,出没无时不知穴。裹身只借千岩云,疗饥惟餐太古雪。清·黄景仁《白猿》。这几句大意是:黄山上的千年白猿出没没有定时,也不知道它在何处穴居。只借千山万岭上的白云作为裹身的风衣,惟餐千年不化的白雪作为充饥的食物。作者以拟人手法写黄山白猿,俨然像幽居深山中的隐者高士,诗人撇开啼鸣、攀援等一般写猿的角度而另辟蹊径,从出没无时、披云餐雪着笔,使人耳目一新。
6、不到黄山想黄山,
7、这句话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时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8、这两句诗源自于徐霞客的漫游黄山仙境,意思是看过嵩山、专泰山、衡山属、恒山、华山就等于看过天下全部的山了,而黄山则又具备了五岳的特质,可见黄山的独特,体现了黄山之美。
9、“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过五岳就相当于看过天下所有的山。而黄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来说明黄山的美丽和独特。
10、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
12、译文:看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看来也就不过如此,不需在看了。
13、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甃,上环石如桥。
14、不到黄山非好汉!
15、以上口号旨在强调黄山的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前来探索。
16、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看来也就不过如此,不需在看了。去过黄山之后,才发现连五岳都不过如此了,黄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看过黄山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期待了。这句话也包含了徐霞客对黄山之景的赞叹。
17、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18、“余拉浔阳蹈乱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诸峦,南向即丹台诸坞,大抵可与狮峰竞驾,未得比肩石笋也。”——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我拉着得阳叔翁踏过乱流来到山谷之中,向北走就是翠微峰等各峰峦,向南走就是炼丹台等各山坞,景致大体上可与狮子峰并驾齐驱,而不能与石笋班比肩一致了。
19、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称。
20、不到黄山心不甘,
1、黄山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奇,嵩山之竣,衡山之秀,更别说还没有峨眉山之巍峨,庐山之湖光山色溪流瀑布的水的灵性,而谈及人文宗教历史文化底蕴,黄山更是完败,这还不算让人心灵震撼的玉龙雪山、南迦巴瓦、冈仁波齐这些神山。黄山确实很美,但过于单调,各景区的景色基本雷同,无非峰林峡谷,石笋崖松,看多了真的会腻了。因此,说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完全就是骗人的,谁信谁傻!
2、险径逶迤接栈道,大峰壁立借雾翻.司春神女应有意,怪蟒出山待客还.
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将这句话演绎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惟瞰翠微之背,坞中峰峦错耸,上下周映,非此不尽瞻眺之奇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只是俯视青山之背,山谷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四周相互映衬,不在冈上就不能尽情眺望这些奇景。
5、应该是五岳归来不看山
6、黄山风光甲天下,魅力无限在黄山。
7、说的是这五座山非比寻常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黄山是一座著名的花岗岩名山,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8、五岳归来不看山
9、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上矣!
10、这五岳当然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二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岳呢?
11、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不是出自某一首诗的,这句话是被引申出来的。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作家徐霞客游黄山写下了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
13、因为黄山风景秀丽,风光独特,各处奇松怪石,包含了五岳的奇,险,峻,秀,美,所以这么高的赞誉也是名副其实的,故而让天下游客都为之神往。
14、世外桃源古徽州,人间仙境新黄山。
15、应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
16、黄山归来不看岳
17、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18、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号霞客,写下日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和《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
19、谢谢邀请,黄山的松树大多像铅笔一样,笔直的从石头缝中长出来,雪景更是美得让你闭眼都能感受到空气的清新,还有一路为了生活拼命赚钱的挑夫,太多太多的壮观,等你去体验。
20、遍地青松皆俯首,笑迎四海旅人间.
1、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徒于后,予越其石,则雾出于左……,山高风巨,雾气来去无定。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2、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
3、千年古迹徽文化,山雄松秀俏中华。
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
5、绝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歌短髮,盘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寄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6、“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
7、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
8、不到黄山心不安。
9、畅游名山秀水,品味太平人生。
10、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11、众所周知,徐霞客曾经游历黄山之时,被黄山的独特风景所沉醉,就下了千古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2、山海情怀,登临黄山;烟霞仙境,畅游天下。
13、译文:去过黄山之后,才发现连五岳都不过如此了,黄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看过黄山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期待了。
14、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
15、“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天都峰虽然离得近,却没有路上去;莲花峰有路上去,路程却很远。
16、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