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追问,几乎刻在基因里,从婴儿第一次问“我从哪里来”,到科学家探索宇宙起源,这个问题串联着个体记忆与集体文明,让我们沿着时间轴,揭开不同维度的“起点”之谜。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热泉发现“黑烟囱生态系统”,为生命起源提供新线索,目前最被认可的理论认为,约38亿年前,地球原始海洋中的有机分子在闪电、火山等能量作用下,形成了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2016年,日本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模拟该过程,用简单无机物合成了生命基础物质,这个“化学演化”的起点,至今仍在改写——2023年新发现的远古微生物化石,将可能生命迹象推前至42.8亿年前。
个体记忆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平均最早记忆停留在3-4岁,这与海马体发育成熟期吻合,但2019年剑桥大学发现,部分文化背景下的人群能追溯至2岁,证明记忆起点受语言环境影响。
文明记录的飞跃: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记录下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对比中国甲骨文(约公元前1300年)和玛雅象形文字(公元前300年),文字作为“记忆外挂”,让人类突破生物记忆极限,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发现1.2万年前的雕刻符号,暗示符号记录可能更早。
2023年全球互联网数据总量达120ZB,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所有书籍内容的6000万倍,这种指数级增长,本质上源于人类对“记录起点”的不断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