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摘录 / 正文

滥觞是啥?源头的意思!滥觞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11:11:41 摘录

“滥觞”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像是古文里蹦出来的,其实它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活跃,只是多用于书面或学术语境。“滥觞”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源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把这个词讲明白。

字面拆解:从“滥”和“觞”说起

“滥觞”由两个字组成:“滥”和“觞”。

  • :本义是“水满溢出”,泛滥成灾”;引申为“过度”或“不加节制”,如“滥用职权”。
  • :古代的酒器,类似今天的酒杯,曲水流觞”是古人饮酒作诗的游戏。

合在一起,“滥觞”最初的字面意思是“酒杯中溢出的水”,听起来有点抽象?别急,它的引申义才是重点。

本义与引申:从一滴水到源头

在先秦文献中,“滥觞”被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想象一下:一条大江的源头可能只是山间的一股细流,甚至是从酒杯那么小的泉眼溢出的水,这种“微小开端”的意象,就成了“滥觞”的核心意义——事物的最初形态或发端

  • 《荀子·子道》说:“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意思是长江源头的水量小到只能装满一个酒杯。
  •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用“滥觞”比喻文学流派的起源:“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此其滥觞也。”

现代用法:学术与日常

“滥觞”多用于指代某种文化、思想或现象的起源,常见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

  1. 学术场景
    • “儒家思想的滥觞可追溯至西周礼乐文化。”
    • “现代科幻小说的滥觞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2. 日常使用

    虽然口语中较少见,但有人会调侃:“你这拖延症的滥觞,大概是小学寒暑假作业吧!”

注意:“滥觞”强调“微小开端”,不同于“鼎盛”或“成熟阶段”,若说“京剧的滥觞是徽班进京”,指的是萌芽;而说“京剧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则是后续发展。

易混淆词辨析

  1. 起源 vs 滥觞
    • “起源”更通用,如“生命的起源”;
    • “滥觞”更侧重“从无到有的初始状态”,带文雅色彩。
  2. 发轫
    类似“滥觞”,但“发轫”(原指拿开车轮止动的木头)更强调“开始行动”,如“新文化运动发轫于《新青年》杂志”。

趣味知识:为什么用“酒杯”比喻源头?

古人观察自然常以小见大,酒杯中的水溢出,象征事物从微小到壮大的过程,类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比喻在汉语中很常见,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下次再遇到“滥觞”,不妨联想一杯溢出的酒——它不仅是文学史的“开端”,或许也是你探索知识的起点,从涓涓滥觞到浩瀚江海,正是无数文化长河的共同轨迹。

(全文约750字)


小贴士:想显得有文化?用“滥觞”替换“起源”,“短视频的滥觞可追溯到2005年YouTube成立。”瞬间提升格调!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