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除了国家课程教材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地方教材和专题读本,如《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
这些教材涵盖了学前课程指导用书、中小学教材、职业教育教材、高等教育教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教材体系。2.语文教材的特色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写字本(6年级下)》为例,该教材由钢笔和毛笔两部分组成。
硬笔部分的字以课文中的词语为主体,包括从课文中选取的优美而值得积累的句子,旨在实践中识字,积累词语。3.科学教育的理念
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
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体现了国际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理念。
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掌握学科知识在学习和评价中的地位。4.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
从2015年开始,人教社各编写团队进入了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2016年12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正式颁布。
人教社依据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完成首套特殊教育教材。5.课程教材管理的规范化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各学科使用《2021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年级使用根据2017年印发的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6.教育“双减”中的科学教育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
2022年3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科学教育进入了新阶段。通过这些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正朝着更加全面、多元、科学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