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组词 / 正文

书法经典名句行书 好句摘抄100句

2024-10-31 16:00:07 组词

一、书法经典名句行书图片

1、因此有时简直苛刻到多一分嫌长,少一分嫌短,宽一毫嫌肥,窄一毫嫌瘦的程度。

2、正是楷书用笔严谨,故其行笔较慢。若行笔快捷,就不可能完备周详。

3、本人在此提前一并谢谢了!

4、王铎说:"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他是注重在传统名碑名帖中取法的,先集古,再创新。得力于钟繇、颜真卿、“二王″、米芾等。

5、《晋·王献之·益都帖》;

6、一、从书法史来看,《兰亭序》使行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7、从楷书到行书,这条线索非常清楚。所以,学习书法应当先从楷书入手。

8、行书的特点为:

9、有的人离罗马很远。

10、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拿行书,草书和楷书三套大字典效在一起,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翻找出同一个通用字,认真的查看,我们就会发现,有的行书字形,在草书大字典中,在楷书大字典中也有。

11、一、点画独立。

12、二、同时学习“二王”体系的书法名家行书,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的功效。

13、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历代能够将这几个字的一流书法家非常多。或许是因为王羲之和《兰亭序》还有魏晋风度的故事吧,这四个字在历代书法写的都非常精彩。我们来看看上图的四个字的写法。其中最后一个字是现代敬世江的书法。“晋”和“唐”来自《集王圣教序》,“风”字出于《兰亭序》,可以说都是来自晋唐书法。

14、每天抽出最少一个小时练习,刚开始练习你可以先从行书的笔画开始,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还是隶书,基础都是非常关键的。不要急于求成,需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基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把每个字写好,把笔画写好,每个字的结构和形态掌握好。

15、楷书的特点为:

16、以我多年书法教学经历,我觉得,行书完全可以直接学。但是,必须按特定的〈书法训练操作规程〉做,一步一步的练。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误入歧途,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7、一、王羲之的行书是当之无愧的行书之宗、天下第一,初学临摹应当首选。

18、因为行书是两界书。

19、也就是说,写楷书,用墨不可太淡,否则字无神采;但又不能太浓,否则滞碍笔锋,注墨不畅,字会显得血脉不通,丧失神气。用墨不可太湿,太湿字迹虚浮肿胀;又不可太干,太干字迹枯干无肉。因此,写楷书用墨宜润而不湿,干而不燥,墨色统一。

20、王羲之的兰亭序

二、书法经典名句行书怎么写

1、《兰亭》的结字打破了四平八稳的正态,不求平整均匀,更加强调动感,点画俯仰揖让,变幻莫测。

2、草书的笔画线条非常复杂,其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楷行篆隶的笔意。

3、在书法中我们提倡:行用楷写,楷用行书。但是毕竟行书与楷书的笔法特点差异过大。

4、书法三要素详解:

5、四、章法高妙,浑然天成

6、二:从笔法特点上来,

7、只有中锋,笔毫才能平铺,下笔不浮,万毫齐力,虽细如毫发,亦能使人觉得浑厚圆劲。但是,仅用中锋绝对写不好行书。行书的点画在外形上联系紧密,点画形态也自然舒展。要折转随意,书写便捷,还必须运用侧锋,使线条富于变化,雄劲峻峭,妍美生动,避免单调呆板,这正是给人们以美感的原因。

8、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9、晋韵:既是晋时之风韵,其时名士皆好老庄,尚洒脱飘逸,故晋楷不重法度而重风姿,典例“绞转”之间体态从容。

10、笔势贯通,气脉旺盛。通篇少见字与字之间的牵丝连带,但笔意顾盼,若断还连,笔笔断而神注,字字气脉相接,通篇一气呵成。

11、正规的系统的训练套路是这样的,如图:

12、一位江湖书法爱好者受邀胡侃两句,走路过的朋友和老师若是看着不顺眼,请在留言区里随便拍砖,只要你们高兴就行。

13、其结体均衡匀称,用笔极为严谨。

14、首先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我乐了,又有一个书法爱好者即将向我走来。

15、有视野开阔的。

16、也有思想定式的。

17、有的人可能就在罗马。

18、在大矛盾中得大和谐,非本领通天,不能到此化境也。

19、二、用笔多变,是行书笔法的宝库

20、行书的用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追求虚实变化。

三、书法经典名句行书作品欣赏

1、如果说用"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也决不为过。

2、所以,我无论怎么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都会招来非议,本人实在懒得与人较短长。在这里,我只有将我自己练习写字的过程说一下,仅供参考。

3、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4、行书用笔贵在中锋,同时大量运用侧锋。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

6、你喜欢行书这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作为一个主攻方向。但是,应切忌偏食。

7、“风”字出于《兰亭序》。用笔以露锋顺势入笔为主,线条厚重劲实,疏密处理虚实相生。意态险峻稳健。背抛钩写的曲尽其妙,妍美柔和。

8、练习书法的过程和最高结果是:

9、由上图可见,欧阳询、颜真卿的行书也是超一流水准。之所以如此,是他们的楷书非常的高妙,位居中国楷书四大家之列。而黄庭坚、文征明的行草书冠绝当时,也大受历代书家追捧。原因也是黄庭坚、文征明的楷书同样美妙绝伦。历代大书家都有一手非常漂亮的楷书,广大爱好者不妨多看看,学书应当先长见识。

10、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11、当然,明末以来,书法另辟蹊径,从金石、汉隶、北碑等入门,拓展了书法路数,形成了与帖学并驾齐驱的碑学书法。而引碑入帖、引帖入碑,则是当代书法家面临的一大课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大家。

12、有的人离罗马很近。

13、二、建议采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14、它比楷书放纵比草书收敛流畅率意生动活泼。

15、备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讨论,不足之处给予斧正!

16、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把每个笔画的抠的很到位,每个笔画的各种写法熟悉了如指掌。接下来你写的结构就简单多了。

17、以我多年学习行书的体会,应该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从李邕、宋高宗、赵孟頫、文征明、乾隆、成亲王等书法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入手。如图:

18、说句实话,真的不想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原因是各人的爱好不同,起点不同,所产生的认识也不同。

19、王献之也是楷书高手,他的《玉版十三行》是学习楷书的高级范本之一。

20、王羲之的书法不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均被后世所临习,其书风遗韵一直延续到今天。

四、书法行书名言名句欣赏

1、我们练习书法的,更应该知道如何用百样米来养"活"我们自己。

2、二、古人经验解读

3、举一个例子说明。我教学生学习书法,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入帖,然后上溯到《怀仁集大唐三藏圣教序》。如果把欧阳询楷书学到家了,以楷书笔法去临写圣教序,就简单得多,很容易上手。古人说:做楷如行,做行如楷,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今草也有楷书笔法,今草的使转之中必须蕴含楷法,否则就变成潦草字而法度不严。

4、三、结字欹侧造势,不取正格

5、在我看来,练习书法过程当中就是体味人生的过程,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释怀,一种艺术人生智慧,放下看破,不不惊不喜风轻云淡的感觉。它让我感受到了成长和成熟的人生岁月静好的宁神。我想这就是很多书法家长寿的秘诀。愿你爱它就走进它的世界。

6、我是杨炳升。

7、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纸《兰亭》占据了书法的半边天!

8、如《兰亭序》中的‘此’、‘欣’、‘尽’等字,仅从起笔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数画并施,其形各异”行书笔法多变的特点。

9、王羲之的书法是历史的转折和集大成,他基本清除了点画、结构和章法上的隶书痕迹,使书法更趋向自由和表达思想情感。王羲之将楷、行、草三体高度艺术化,并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使魏晋风骨得以在线条中流传,可谓千古一人。

10、王羲之书法以奇为正,妙趣横生。每行字并不很直,字与字之间顺自然之势左右摆动,摇曳而下,显得非常潇洒。相邻的行相互照应,茂密处济之以疏,疏旷处续之以密,显得非常和谐统一。

11、五、笔笔变、字字变、行行变,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12、而王羲之的行书,是这样的。

13、行书写法,基本传承二王的行书写法

14、本人临楷书,但是,我却不喜欢楷书。有时候随手划拉两下子,也是不论套,难入大师法眼。

15、行书增加了钩挑和牵丝,使点画呼应关系显露在外,字的动态如轻歌曼舞,这就要求行笔流畅。流畅并不是一味地求速,应有迟有速,节奏轻快。

16、《兰亭》的用笔千变万化,绝无重复单调之感。不仅有粗有细、有方有圆、有缓有急,更高明的是有拙有巧、有完有破。刘熙载说:破而愈完,纷而愈治。

17、有搂着大树不见森林的。

18、《晋·王羲之·金刚经》;

19、但是,题主所闻的是先学行书,还是先学楷书。这属于另外一条学习书法的路数,这条路数通常以帖学为范本,是比较大众化的学习书法的途径。而且,按照这个路数学习书法,比较容易把字写得很美观,符合大众审美。还能够把书法应用于实际,硬笔字水平也能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

20、《唐·李邕·李思训碑》

五、行书名言名句

1、王羲之之前的行书是长这样的。

2、楷书不像行草书那样欹侧取势、率意放纵,点画的长短粗细变化不大。

3、此帖线条质朴,毛笔前行时,是推着走的,有涩进意味。笔毫和纸面有较大摩擦力。

4、因此,我们不能将行书说成是行走的楷书。

5、还有更多的情况:

6、初学行书、行楷书选择谁的字帖很重要,我认为还是从正统和规范两个方面侧重,建议优先选择“二王”体系的笔迹。

7、大行书书法在晚明巨幅较多,王铎的《行书李贺诗帖》可作范本临习。

8、二、用笔严谨。

9、关于是否可以学习张旭光的书法问题,我的观点是不可学!学书法,应先师古。张旭光曾经说过,学行书,就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是张旭光学习行书几十年的真实体会。他的意思是说,凡学行书者,只要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个碑帖学好、学精就可以了!能学古人七分像,再加三分自己书,就可以成为一个书法家啦!我认为张旭光说的有理!

10、写大字行书速度不宜太快,舒缓从容下笔才沉劲入骨,有雄浑之势。写大字笔尖、笔肚、笔根都会用上。宜重按笔重行笔。大字不能像小字那样点画精致。强调气势。有大气象。

11、临习草书帖可以使自己写出的行书更有灵动性,同时,也可以为行书创作:的落款提供便利。因为书法创作有一个"文正款活"的基本要求。

12、三、行笔较慢。

13、第二,历代书法大家都从楷书入门。中国书法有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楷书、行书、今草基本成型,两晋时期的书法基本上以这个时期为楷模,造就了王羲之、王献之等大量书法大家。

14、如果你想真正的学习书法,过程有些问题还是需要跟你交流的,有几下几点:

15、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大家,不少是传承了他的书法风格的,在笔法、结构等方面同“王体”书法一脉相承。比如唐朝的欧阳询、元朝的赵孟頫等。

16、《晋·王献之·夏节帖》

17、一样米可以养百样人。

18、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19、那么,踏上这条学书之路的第一步,应该先学楷书,然后再学行书。理由如下:

20、“甫”第六笔长竖向左回锋收笔,是既与左边偏旁呼应,又与末笔之点笔势相连。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