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座右铭 / 正文

警察破网诈,取证有高招!警察如何取证网络诈骗

2025-07-09 16:16:51 座右铭

网络诈骗手段日新月异,从虚假投资到冒充公检法,受害者往往损失惨重,警察如何从虚拟世界中锁定证据、揪出骗子?取证过程既需技术硬实力,也需法律软技巧,本文将揭秘警方侦破网络诈骗的完整取证链条,涵盖电子数据固定、资金流向追踪、跨平台协作等关键环节。


电子数据取证:从虚拟痕迹到铁证

网络诈骗的核心证据是电子数据,警方需通过专业手段确保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1. 原始数据固定
    • 使用哈希值校验技术对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电子证据进行“数字指纹”锁定,防止篡改。
    • 通过司法区块链存证平台(如“天平链”)实时固化证据,确保时间、内容不可抵赖。
  2. 设备取证
    • 查扣嫌疑人手机、电脑后,利用取证塔(如Cellebrite)恢复删除的微信记录、IP地址等。
    • 分析虚假网站后台数据,获取服务器日志、管理员操作记录。

案例:2023年浙江某“刷单诈骗”案中,警方通过恢复嫌疑人手机中的“Telegram”群组聊天记录,锁定团伙分工证据。


资金流向追踪:斩断“洗钱”链条

诈骗得手后,赃款往往通过多层账户、虚拟货币或购物卡洗白,警方需多管齐下:

  1. 银行流水穿透
    • 调取涉案账户交易明细,关联“卡农”(卖卡人)与诈骗主犯的资金往来。
    • 追踪“水房”(洗钱团伙)的分散转账路径,小额多笔”拆分至境外账户。
  2. 虚拟货币监控

    通过交易所实名信息锁定USDT、比特币等提现地址,结合链上数据分析资金最终流向。

难点:部分诈骗团伙使用“跑分平台”混淆资金,需联合反诈中心实时冻结账户。


跨平台协作:打破“信息孤岛”

诈骗分子常利用社交、支付、游戏等多平台作案,警方需突破平台壁垒:

  1. 调取第三方数据
    • 依据《网络安全法》向微信、支付宝等企业发函,获取实名注册信息、登录IP及设备指纹。
    • 联合境外执法机构(如东南亚国家)协查跨境诈骗窝点的服务器数据。
  2. 大数据串并案

    利用反诈系统比对相似话术、收款账号,关联历史案件,扩大打击范围。

挑战:部分境外平台响应迟缓,需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施压。


法律要点:证据如何“站上法庭”?

取证仅是第一步,证据需符合《刑事诉讼法》要求:

  1. 程序合法

    扣押设备时需全程录像,避免“证据污染”;调取数据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2. 证人证言补强

    受害人需配合指认诈骗链接、转账记录,技术人员需出庭说明取证原理。

误区警示:仅凭IP地址不能直接定罪,需结合其他证据形成闭环。


公众如何助力取证?

  1. 被骗后立即保存截图、录屏,并拨打110锁定证据。
  2. 勿删除诈骗分子联系方式,提供完整聊天记录助警方溯源。


网络诈骗取证是一场技术、法律与时间的赛跑,随着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威胁涌现,警方也在升级“云取证”“AI预警”等手段,公众提高防诈意识的同时,也需信任并配合警方——每一条被固定的电子数据,都是斩向诈骗黑产的一把利剑。

(全文约85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