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初,欧洲议会工业、研究与能源委员会(ITRE)通过了一项非约束性技术主权提案,该提案重点在于加强欧洲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市场地位,包括对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草案提出鼓励私营资本在高效能计算、区块链基础设施和隐私金融平台方面投入,并呼吁保护数字金融中的隐私环境。提案已提交全院,在七月议会全会上待表决,若顺利通过,将标志欧洲迈出集体支持区块链技术乃至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重要一步。
这项提案体现出欧洲议会对于“技术主权”(Technological Sovereignty)的诉求,意图建立在云计算、半导体、AI、安全及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自我掌控力,减轻对美、中等国的依赖,并为本土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标志着布鲁塞尔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国家竞争与数字主权战略的核心领域。
这份提案由亲比特币议员Sarah Knafo主导提出,她曾在2024年底公开反对数字欧元计划,主张欧洲应当储备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以提升欧盟的货币主权和应对通胀与制裁风险能力。她曾强调:与传统的CBDC相比,比特币具备去中心化和跨境流动能力,是对欧盟金融主权的重要补充。
目前虽然该提案尚属非约束性内容,但Knafo的倡导已经将比特币储备纳入欧洲政策话语之内。议会支持区块链投资,将为比特币战略储备的概念提供制度铺垫,意味着议员层面已开始探索其可行性,为后续政策争取空间。
随着欧盟推进 MiCAR 和数字欧元试点,欧洲对于保持金融基础设施的主权高度重视。欧洲央行更视数字欧元为对抗美元主导支付体系和美元稳定币渗透的核心工具。Knafo则对此持批评态度,她认为数字欧元风险在于国家对民间交易控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而比特币或可避免“支付自由受限”的命运。
这一立场反映欧洲对于数字货币自主权之争的分裂:一边是央行主导的审查可能性增强,一边是极具去中心化属性的比特币提供了可替代选择。这种辩论为比特币在欧洲的潜在战略定位提供了制度切入机会。
即使提案能推动比特币逐步纳入主权储备资产,也面临实际操作层面的多个质疑。
首先,比特币价格波动性远高于传统储备资产,欧盟对其“安全性、流动性”的判断标准能否达标尚有不确定性。而且与黄金、外汇储备相比,比特币储备机制尚不成熟,监管、托管与会计处理等规则仍待出台。
其次,不同国家对于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位不同,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分歧可能阻碍整体储备共识形成 。如果在资金安全、反洗钱或财政透明等方面的标准无法统一,比特币作为主权储备资产的接受度也不易构筑。
未来,比特币战略储备要真正取得政策认可,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议会通过有约束力的修正案将比特币战略储备写入欧洲数字主权政策;二是欧盟理事会与成员国合作设立储备框架与托管机制;三是推动欧洲央行出台与数字资产兼容的会计规范和监管理程;四是在试点阶段进行小规模购买或专业ETF投资模式测试,构建风险评估标准;五是推动比特币托管机构获得欧洲监管资质。
如果这一系列制度进展相继推进,比特币有望成为欧盟国家战略储备资产中的新类别。
“欧洲技术主权”提案的通过,是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国家意志的重要标志。议员层面引进比特币战略储备想象力,说明欧洲对数字资产主权优势有制度认同。但从非约束声明走到实际储备,仍需长时间制度博弈,包括法律架构、监管体系、会计处理和成员国立场的逐步统一。
对欧盟而言,比特币的战略储备或许不是革命,而是系统化调整中的一项升级。从今天议会倡导走向真正“置入外汇储备簿”,需要跨层级协作与公众共识。未来若欧洲能经受住试点考验,比特币或成为除外币与黄金之外的新型战略资产—这将改写全球金融主权布局。
关键词标签:欧洲议会技术主权提案通过,比特币会成战略储备资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