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驷马难追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例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
2、抱诚守真的成语故事
3、这位老人深受社会尊重,他一生都抱诚守真,为人善良、诚实可靠,他的言行总是一致的。
4、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蛇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画了几条线条。结果,他的蛇看起来就像一条毒蛇,吓坏了所有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度的完美主义会导致适得其反。
5、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6、曹邱生和季布是同乡,他向来就喜欢攀高官,爱慕权贵。季布刚当上官不久,这个曹邱生就来拜访季布,季布很是不喜欢他。
7、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背义负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背惠食言】【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9、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1、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12、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3、吴起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
14、抱诚守真是一个古老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据说,这是一个关于一位乡村老头的故事:
15、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16、可以是言而有信: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自《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从此以后,老人成了一个被社会尊重的人。
19、这个成语故事源于《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相传,一个农夫在种植水稻时,为了让水稻更快地生长,他每天都会拔起一些水稻,结果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最终收成很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20、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1、赔了夫人又折兵
2、关于守信的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3、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军在攻打齐国时,为了获得胜利,向齐国公主求婚并得到了同意。但是,当将军得到公主之后,却又违背承诺,折损了大量的士兵,并最终失败了。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7、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8、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9、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10、在楚汉争霸的这段时期里,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好几次项羽打败刘邦,都是因为季布出谋划策。后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每每想到此事,心里都会感到十分气愤,于是他下令捉拿季布。
11、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12、这个成语故事源于《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子贡的对话。孔子问子贡:“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子贡回答:“最重要的是树立好的人才。”孔子说:“你说得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3、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14、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15、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16、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17、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8、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19、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20、一诺千金、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言而有信、季布一诺、言而无信、始终不渝、斯文扫地、讲信修睦、轻诺寡信、信守不渝、信及豚鱼、履信思顺、季路一言、轻言寡信、不轻然诺、始终不易、贪而无信、百约百叛、弃义倍信、脩辞立诚、背义负信、啮血沁骨。
1、秦朝的楚地有一个人叫季布,他是一个性情豪爽,仗义讲信用的人,只要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难办,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完成,这使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
2、刘邦最后在夏侯婴的劝说下,终于同意放过季布,还封他做了官,先是郎中,后来又升为河东太守。
3、一天,他看见路上有一个小孩,不知道从哪儿跑过来,老人发现这个小孩拿着一块象征着财富的石头,老人知道这应该是别人丢失的,他想让小孩归还给主人,但小孩不愿意。于是老人便邀请小孩到他家去,并且用口头和实物的方式把这块石头归还给了主人。
4、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5、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6、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曾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孩子想和妈妈一起去,集市离家太远,带着孩子多有不便,于是哄骗孩子说,等妈妈赶集市回来后,给你杀猪猪肉吃。
7、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看到曾子杀猪,说到,猪过年才杀,现在也没有过年,杀什么猪啊?曾子说:“在小孩面前不能撒谎,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欺骗他,等于教他以后欺骗别人”。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8、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9、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10、这个成语故事源自《庄子》中的一个故事。相传,一个老人的马跑了,人们都觉得这是个不幸的事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马回来了,并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人们才明白,原来这个失马的事情是个幸事。
11、在这之后,曹邱生更乐意给季布宣扬美名了,季布的名声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