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孩子一齐边看边讲述家庭照片或活动照片,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忧和情趣。
2、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5、让幼儿有便于摆放自我图书的空间,如小书架、抽屉或纸箱等。
6、教学要有苦的准备,要有辣的精神,要有甜的回味,还要防止酸的结局。
7、和孩子一齐做自我的书,一齐读自制的书。
8、读破了千万卷书的人最有价值吗?不是,仅只读书是不能冲破人生之波的。由书卷得来的知识好比是行李一类的东西。如果头脑中塞满了这类东西,反不能轻捷地在活的人生之波里游泳了。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0、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11、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12、怎样的人才最有价值呢?
13、经常为幼儿读书,读书时先从他们最感兴趣的资料看起,看完后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不回答,也会感兴趣并主动去思考。
14、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5、教学民主,不是替学生做主,而是让学生做主。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8、课,可以预习预设,但不要预演。不提倡试上,反对反复试上,坚决反对在同一个班级反复试上。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1、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2、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5、每一天固定半小时作为全班读书的时间。
6、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8、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请你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9、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0、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1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12、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13、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4、明确开卷未必有益,拒绝没有力量的知识,追求科学全面的发展。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17、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20、教学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有高度又有低度。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2、精美的课,有的是经过了千雕万琢,而有的是浑然天成。千雕万琢让人敬佩,浑然天成的更充满魅力。
3、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7、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8、最近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每条建议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更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1、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天上不会掉知识。学习有捷径,但没有点石成金的仙境。
12、没有理念,实践就会盲目;没有实践,理念就会空洞。我们需要理念和实践的高位结合。
13、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颜元
14、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15、——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16、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你能看到学生吗?你能看清学生吗?你能看懂学生吗?教学千万不能以“我”为本。
19、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20、进取诱导幼儿对图书真正感兴趣。
1、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