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毒?
梅毒(Syphilis)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细菌引起的性传播感染(STI),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梅毒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欧洲就有记载,曾被称为“大痘”或“法国病”,若不及时治疗,梅毒会分阶段发展,严重时可能损害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的分期与症状
梅毒的病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不同:
-
一期梅毒(原发性梅毒)
- 时间:感染后10-90天(通常3周左右)。
- 症状:在感染部位(如生殖器、肛门、口腔)出现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可能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
- 特点:溃疡可自愈,但细菌仍在体内扩散,容易误以为痊愈。
-
二期梅毒
- 时间:硬下疳消失后几周至数月。
- 症状:全身性皮疹(常见于手掌、脚底)、发热、乏力、咽喉痛、脱发、淋巴结肿大等。
- 特点:症状可能自行消退,但未治疗会进入潜伏期。
-
潜伏梅毒
- 时间:症状消失后,可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 特点:无外在症状,但血液检测仍呈阳性,部分人会进展到三期梅毒。
-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 时间:感染后数年或数十年。
- 症状:可能影响心脏(梅毒性主动脉炎)、大脑(神经梅毒,导致痴呆、瘫痪)、骨骼、皮肤等,严重者可致命。
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占90%以上,通过阴道、肛交或口交传播。
-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 血液传播:罕见,如共用针具或输血(现代血库已严格筛查)。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如RPR、TPPA)或溃疡分泌物显微镜检查。
- 治疗:
- 早期梅毒:青霉素注射(首选),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
- 晚期或神经梅毒:需更长时间青霉素治疗。
-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
预防措施
-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虽不能100%预防,但大幅降低风险)。
- 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如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应每年检测。
- 母婴阻断:孕妇产前需做梅毒筛查,感染后及时治疗可避免胎儿感染。
常见误区
- “梅毒可以自愈”:症状可能暂时消失,但细菌仍在体内破坏器官。
- “只有性乱者会得”:任何人(包括单一伴侣)都可能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感染。
- “一次治愈终身免疫”:治愈后仍可能再次感染。
梅毒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如果怀疑感染,务必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导致严重后果,保持科学的性健康观念,是远离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最佳方式。
(字数:约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