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劳动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很多人对如何计算并不清楚,本文将详细解析个税的计算方法,帮助您合理规划收入,合法减少税负。
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和转让所得等。
我国个税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计已预缴税额
我国个税采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如下: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1 | 不超过36,000 | 3 | 0 |
2 | 36,000-144,000 | 10 | 2,520 |
3 | 144,000-300,000 | 20 | 16,920 |
4 | 300,000-420,000 | 25 | 31,920 |
5 | 420,000-660,000 | 30 | 52,920 |
6 | 660,000-960,000 | 35 | 85,920 |
7 | 超过960,000 | 45 | 181,920 |
假设小王2023年每月工资20,000元,社保公积金合计3,000元/月,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月,计算其全年个税:
个税计算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公式和扣除项,就能轻松应对,合理利用政策,不仅能合法节税,还能优化个人财务规划,建议使用个税APP或咨询专业人士,确保准确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