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象征,曾是皇家与民间共同祭祀的重要场所,如汉文帝、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多位皇帝曾在此举行祭祀活动。其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使之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庙会,香火鼎盛,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坐落在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约40公里处的黄河畔庙前村北,汾阴后土祠是一处历史悠久且备受尊崇的祭祀场所,专为祭祀后土女娲氏而建。后土圣母作为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以及土地信仰中的最高神祇,后土祠在众多祠庙中独树一帜,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堪比北京天坛,象征着华夏文化的根基。后土祠的原址位于汾阴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地理位置优越,汉代多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都曾在此祭祀,体现了其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侵蚀,后土祠受到威胁。明代隆庆年间(1567—,后土祠被迫向东迁移。现存的后土祠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规模宏大。祠内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现存建筑包括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正殿、献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极具珍贵价值。
古树名木:后土祠周围往往生长着许多古老的树木,这些树木见证了祠庙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自然风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为祠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四季变换:后土祠所在的地区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黄河风光:后土祠紧邻黄河,站在祠堂的位置可以远眺到黄河的壮阔景象。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河水在此处宽阔而平静,河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湿地生态:后土祠周边的黄河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再者,万荣稷王庙也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古迹。这座庙宇位于山西省万荣县,是纪念后稷的庙宇,历史悠久。其正殿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庄重雄浑。庙内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可以深入了解后稷的传说和故事。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黄河大梯子崖,壮观的黄河景观与奇特的岩层形态,令人叹为观止。站在崖边,远眺黄河的壮阔与蜿蜒,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鹳雀楼,作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的背景,这座古楼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不言而喻。登高远眺,黄河与山川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感慨万千。
现存于山西万荣的后土祠,建于西汉后元元年,历经多次重修,其中清代同治九年曾因黄河水患而受损,后由知县戴儒重建。祠内建筑如山门、戏台、井台等,结构精巧,特别是罕见的“品”字形戏台,对研究古代舞台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正殿的琉璃饰件光彩夺目,各建筑物的悬雕生动逼真。后土祠是汉族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近几年国内各界人士,港、澳、台胞及海外华侨,寻根问祖,慕名而来,祭祀后土,络绎不绝。后土祠,古代帝王祭祀土地之神地皇——女娲氏的圣地。上古时期,祭祀与战争被视为国家大事,《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后土祠祀与戎。”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女娲氏。女娲被尊为土地神,与她抟土造人的传说息息相关。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作为海内祠庙之冠,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庙南北长732步,东西阔320步,面积高达63329平方米,远超北京故宫,堪称中华之最。据《中国古代建筑史》记载,后土祠是按照最高标准修建的,与文献所载的北宋东后土祠京宫殿大致相同。
北宋时期的后土祠规模宏大,面积达到29平方米,是现存后土祠的25倍,规模堪比故宫。建筑布局与北宋东京宫殿相似,其中的秋风楼更是工艺精巧,戏台罕见,正殿与献殿的石雕、木雕和琉璃饰品无不展现着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技艺。后土祠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这座楼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建。秋风楼建于汾阴脽上,靠近黄河,历史上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楼身高达6米,楼身为曲尺形,主体为三层檐,三层上建有回廊,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之后,因其珍藏了汉武帝的《秋风辞》碑而得名。这座古建筑坐落在峨嵋岭东侧,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隔黄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楼高6米,台基坚固,东门刻有“瞻鲁”,西门刻有“望秦”,正门南向,四周有砖砌花墙。位于万荣后土祠尾端的秋风楼,是一座依河而立、展现崇峻壮丽风貌的建筑。楼体分为三层,采用砖木结构,独特的十字歇山顶设计,高6米,底部由宽阔的台阶相连,东西方向直通。楼体两侧,东面的横额题有“瞻鲁”,西面则刻有“望秦”,寓意深远。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