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使用场景和规范写法并不清晰,本文将从定义、分类、写作要点及实际案例入手,全面解析“通告”的用途和意义。
通告是机关、团体或企业向特定群体公开发布的告知性文书,用于传达重要事项、规定或通知,与“通知”相比,通告的公开性更强,通常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例如社会公众或全体成员,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通告属于法定公文文种之一,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行政通告:政府机关发布的法规、政策或公共事务信息,如交通管制、征地拆迁等。
示例:某市交警支队发布的《关于XX路段施工期间禁止通行的通告》。
企业通告:公司内部或对外发布的重大事项,如人事变动、业务调整等。
示例:某企业《关于2024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告》。
公益通告:社会组织或媒体发布的倡议、警示或科普内容,如防疫提示、环保倡议等。
一份合格的通告需包含以下要素: 直接点明主题,如“…的通告”。
注意事项:
通告 vs 通知:
通告 vs 公告:
案例1:某区政府发布《关于规范夜市经营的通告》
案例2:某学校《关于严禁携带手机进教室的通告》
随着信息化发展,通告的载体从纸质转向电子化:
通告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公开告知,规范行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理解其规范并正确使用,既能提升沟通效率,也能避免法律风险,下次看到通告时,不妨多留意其结构和内容,或许能发现更多隐藏的“规则密码”。
(全文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