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并非一个均匀的固体,而是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最外层,厚度从几公里(海洋地壳)到几十公里(大陆地壳)不等,地壳和地幔最上部的刚性部分合称“岩石圈”,而下方较软、可缓慢流动的部分称为“软流圈”,正是这种分层结构,使得地球内部存在持续的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并因地球内部的热对流而缓慢移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约90%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但仍有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如中国唐山地震),这与局部断层活动或地壳应力调整有关。
当地壳岩石受板块运动挤压或拉伸时,会逐渐变形并积累弹性势能,一旦应力超过岩石强度,岩层便会沿薄弱面(断层)突然破裂或滑动,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播,造成地面震动,根据断层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拉张)、逆断层(挤压)和走滑断层(水平错动)。
除了板块运动,地震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发:
地震尚无法精确预测,但科学家通过监测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变化及小震活动来评估风险,减灾措施包括:
地震是地球动态演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虽无法阻止,但通过科学认知和防灾准备,能大幅降低其危害,下一次地面晃动时,你或许会想起:这是地球在提醒我们,它从未停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