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三会一课: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关键实践
"三会一课"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这一制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支部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问题,如何让"三会一课"真正发挥实效?本文将从制度规范、内容创新、监督落实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明确频次与流程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1次,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每月1次,党课每季度1次,党支部需制定年度计划,避免临时突击或随意取消。
规范记录与归档
建立"三会一课"专用记录本,详细记录时间、议题、出席情况、讨论要点等,并由支部书记签字确认,上级党组织可定期抽查,确保记录真实完整。
强化考勤纪律
实行党员参会签到制,对无故缺席者及时谈话提醒;将参与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与评优评先挂钩。
议题贴近实际
避免空泛讨论政策文件,可结合单位中心工作设计议题,学校党支部围绕"课程思政创新"开展研讨,企业党支部聚焦"安全生产党员先锋岗"建言献策。
丰富学习载体
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如社区治理、职工福利),通过党小组会收集意见,在支委会上形成解决方案,并在党员大会上通报进展,形成闭环管理。
上级党组织督导
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检查,重点查看会议实效和党员反馈。
党员群众评议
每季度公示"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接受党员评分;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建议,将满意度作为支部考核指标。
典型案例推广
对创新做法(如"田间地头党小组会""车间微党课")进行宣传,通过党建公众号或现场观摩会推广经验。
做好"三会一课",关键在"严、实、新":严格制度是基础,内容创新是动力,监督落实是保障,只有让组织生活既有"党味"又有"鲜味",才能激发党员参与热情,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字数:758)